声腔中传承文脉让世界认知川剧自贡市纪念

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8012.html

“自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儿工作生活了整整50年,与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对它有着深深的感情,今天把戏剧馆建在这,了却了我的一大心愿!”4月27日,在魏明伦戏剧馆开馆仪式上,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无限感慨地道出了对“第二故乡”的真情实意。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有着多年的历史,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洁,也有下里巴人的淳朴。年,四川省委提出“振兴川剧”口号,直至如今正是第40个年头。

如何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展川剧?如何才能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自贡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薪火相传是情怀,是一代又一代前辈们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胸襟;守正创新是责任,是年轻一代川剧人在声腔中传承文脉,让世界认知川剧的决心。

岁月弹指一挥间,川剧人三代同台

铜锣一响,川剧开场。

4月26日下午,由市川剧艺术中心的青年川剧演员带来的魏明伦先生大型近代川剧《易胆大》开台亮嗓,拉开“薪火相传、守正创新”自贡市纪念“振兴川剧”40周年系列活动的大幕。

魏明伦与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获得者沈铁梅,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原省文化厅副厅长严福昌等名家、专家、艺术工作者一同观看了演出。

《易胆大》于年在我市首次公演,也是魏明伦创作的第一部经典剧目。舞台上,活力无限的“80后”“90后”年轻演员念唱着一句句川味台词,或纵身一跃,空翻筋斗立地站稳,或屏息踱步与对手短兵相接,将一个清末戏班为生存、尊严而抗争的故事表现得跌宕起伏。

台下嘉宾们全神贯注地看着,有的小声跟着哼唱。遇到精彩处,大家都不吝喝彩。

演出结束后,魏明伦与《易胆大》作曲廖忠荣先生,以及三代《易胆大》主要演员一同登上舞台,年轻演员们向老一辈敬献了鲜花。

岁月弹指一挥间,在这方小小舞台上,凝聚了三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聪明与智慧。

“正是因为剧目生产带动剧团发展,自贡川剧才能有今天的发展。魏明伦对中国戏曲和振兴川剧作出了重大贡献。自贡川剧能有今天,很感谢魏明伦先生。”与魏明伦多次合作的廖忠荣,深有感慨地说。

评书名家李伯清是川剧戏迷,又是魏明伦的老朋友。“能够欣赏到一场由年轻川剧演员带来的剧目,我很是欣慰,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我希望他们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唱出符合新时代、新审美的作品,吸引到属于他们的‘粉丝’。”同时,李伯清为年轻演员们支招:在尊重老艺术家的同时,尽量把他们“榨干”,把他们的优秀作品拿出来整理、重新编排。

“作为一名自贡人,我非常骄傲和自豪。”省曲艺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曲艺名家沈伐认为,这样的经典剧目应该大力推广,把我们的巴蜀文化介绍到全国、全世界,让巴蜀文化闪耀出它灿烂的光芒。

历时三年多建设,戏剧馆“一戏一厅”

4月27日,魏明伦戏剧馆在自贡开馆并对公众开放。这也是继成都安仁魏明伦文学馆、内江市中心魏明伦碑文馆后的第三个场馆,也是以魏明伦作品为主题的最大规模场馆,旨在传承和弘扬川剧文化,集中展现魏明伦的戏曲成就。

馆后山,馆前湖。戏剧馆位于釜溪河文化博览园内,青山绿水环绕,占地近10亩,是一座古典庭院式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川剧艺术展馆,湖面上有巨型变脸铜塑,是川剧的典型标志,而《变脸》也是魏明伦的代表作。

改革开放以来,魏明伦创作九台大戏,其中有七部都是在自贡所写的。带动自贡市川剧团六上北京、四下江南,尤其是《变脸》《易胆大》《巴山秀才》摘得全国优秀剧本奖,震惊戏剧界。怪不得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评价魏明伦的成就是:“跨过大匠之门,并且已经走了很远的大文化人!”

走进魏明伦戏剧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大红色的仿古万年戏台,走进一抬头,便能看到刻在门廊天花板上的“大匠之门”手书,戏台上精雕细刻剧作家的书房,文房四宝,诗书万卷。

穿过仿古戏台,是《群英评鬼才》专题展厅,在展厅中间的显著位置,是以魏明伦形象创作的“虚戈为戏”雕塑,体现魏明伦“纸笔为枪,以戏为天”的秉持和信念,展柜中的图片和实物,生动讲述魏明伦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长经历,折射出一代川剧剧作大师辉煌的成就背后,那些极不平凡的磨难与艰辛、奋斗与拼搏的故事。

馆内有《群英评鬼才》专题展厅、《变脸》光影互动体验展厅、《中国公主杜兰朵》体验互动展厅、《四姑娘》艺术装置展厅等15个展厅,每个厅以魏明伦的经典戏曲命名,馆内收藏魏明伦各类照片、书法作品、珍贵手稿等千余件,采用声音记忆和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展陈魏明伦的川剧艺术成果和自贡川剧团60年来的艺术成就。

“展陈很生动,互动性强。戏剧馆利用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让自己能与剧中的主角对话。”魏明伦在参观时,赞叹不已,他兴奋地与记者分享着展馆的闪光点。

此外,馆内还有戏台可进行演出,展现川剧经典片段,让观众沉浸在川剧之美中。整个场馆是一个融艺术装置互动、多媒体互动、戏剧文化体验互动、戏剧作品展示、戏剧理论研究为一体,满足学习、观摩、文化体验、戏曲研究等多种需要的“沉浸式”体验场馆。

“我以自贡为荣,自贡以川剧为荣。我希望自贡能把戏剧馆用好用活,让滋味十足的川剧文化代代相传。”魏明伦坦言,他非常感谢自贡能够用这么大手笔的投入,有远见地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实实在在的事。

据了解,我市会定期在魏明伦戏剧馆进行川剧演出,让更多的游客市民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川剧文化。让魏明伦戏剧馆成为提供艺术普及的公共文化机构,弘扬和传承川剧艺术的重要阵地,推进自贡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重要载体。

薪火相传四十载,梨园杏坛发新枝

川剧,是代表四川文化的名片,更是萦绕在每一个四川人心灵深处的乡音、乡愁和乡韵。

改革开放以来,在“振兴川剧”的号角声中,市川剧艺术中心先后创作了《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中国公主杜兰朵》等一批经久不衰的精品剧目,在全国戏剧界引起了轰动。足迹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受到邓小平、杨尚昆、钱其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表扬,多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树为“出人、出戏、走正路”先进典型,年被省文化厅颁定为“一级剧团”,年被文化部作为“中国著名艺术表演团体”向国内外推出,是振兴川剧的中坚力量。

然而,最让人感到欣喜的是,不少自贡年轻演员担任起一部部大戏的主角,来看川剧的年轻面孔也越来越多。

“我认为当今新时代川剧演员,正处于戏曲发展最好的年代。前辈们循循善诱将我们引入川剧艺术的殿堂,为我们量身定制传承计划,新时代新媒体的广泛推广又让我们有了更为广大的舞台。”第三代“易胆大”的扮演者谢智雄,虽年仅31岁,却已是青年演员中的“大师兄”了。

“四川省早在年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口号,到今年已时隔40年。”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蒋刚认为,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川剧期待出一个“德云社”,有一个“郭德纲”。

对此,市川剧艺术中心始终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走正路”方针,开展了川剧“月月演”活动,在贡井陈家祠堂和盐业历史博物馆定点演出,并不断挖掘、整理和传承川剧节目,先后整理、创排、演出了上百个川剧传统折子戏。

同时,中心还与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招收学员,开办川剧“自贡委培班”,他们的专业分为川剧表演、川剧打击乐、川剧帮腔、川剧弦乐四个专业,将为自贡川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看戏的人还是中老年偏多。”蒋刚接着介绍说,让年轻孩子了解、喜欢、学习川剧是传承的关键。近年来,蒋刚带着川剧演员们把川剧带进了我市的很多中小学,内容除了知识讲座、折子戏鉴赏外,还会邀请孩子们走上舞台,亲身感受川剧的一招一式,让孩子们在这样的“亲密接触”中,改变其对川剧的刻板印象。

自贡在不断飞速向前的同时,没有忘记文脉的传承;而城市,也在为大家提供着更加多元的文化场景。(自贡网记者周姝罗祥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