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走中国宁波戏曲知多少

宁波,古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为避国号“明”之讳,朱元璋采纳宁波人单仲友建议,以境内有定海,取“海定则波宁”意,改明州为宁波。

宁波印有甬江流过,孕育了宁波的文化,故宁波有一个简称——甬。

宁波从宋以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催生了地方戏的发展,宁波地方戏丰富多彩,戏种缤纷。

宁波到底有多少种地方戏呢?

据统计,宁波地方戏上十种,其中最富特色的有甬剧、宁海平调、姚剧等。

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剧种,属花鼓滩簧声腔。主要流传于宁波、舟山一带。

甬剧最初时叫“客串”,始于清乾隆,年在上海演出后改成“宁波滩簧”,上世纪20年代改名为“四文明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倡百花齐放,年正式定位“甬剧”。

甬剧音乐曲调丰富,有九十多种剧目,传统剧目有《两兄弟》《半把剪刀》《天要下雨娘要嫁》等。其中《典妻》建国后一举囊括全国戏剧全部最高奖项,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戏剧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

宁海平调起源于明朝末年,盛行于宁海、象山、三门一带。是浙江高腔支派,因以宁海方言演唱,唱腔平缓,故称宁海平调。

《刷牙》是平调中的绝艺,堪与川剧《变脸》媲美,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显灵动。

传统剧目有余种,其中《前十八》《后十八》最为著名。

姚剧前身为“余姚滩簧”,简称“姚滩”。起源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及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流传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一带,年定名为《姚剧》。

姚剧传统剧目多反映平民生活、爱情故事,内容通俗易懂,贴近民众;唱腔明快流畅,优美动听;表演质朴自然,风趣幽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曲艺是通过说、唱和适量的表演,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演绎出来。

曲艺演员根据最佳接受效果的判断,将说或唱统筹安排,适当调度,然后导演出一曲令人陶醉的精彩节目。

四明南词俗称《宁波文书》,属弹词类,迄今有三百年历史,主要流传于浙冬一带。因词章华丽、曲调优雅而深受士大夫喜爱,一般在寿诞、喜庆时演唱。演奏时演员根据乐器特色,围绕主旋律,自由发挥,音乐清丽优雅,委婉动听。

宁波平话又称“武书”。相传活跃于宋元时期,主要流传于民舍、书场、茶楼,艺人仅凭一块惊木、一把折扇、一张嘴,不陪音乐不伴奏就说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使人陶然忘返。传统剧目有《水浒》《三国》《岳飞传》等。

宁波走书又称“莲花文书”,产生于清朝,流行于宁波、舟山一带。因其一边说唱一边走动表演,故称走书。走书,一人一台戏,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伴奏人员可多可少,曲调丰富,既善于抒情又长于叙事。传统剧目有《白鹤图》《黄金印》等。

蛟川走书发源于清光绪,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独特。早期一人独唱,无伴奏和后台和音,后发展为一唱一和及丝竹伴奏。传统书目有《东汉》《西汉》等。

小热昏为宁波地方曲艺,活跃于闹市街头、船埠、车站、菜场等地,选择一块空地,用白粉划

一个表演区,打竹板、敲锣鼓来吸引观众。言语发嗲,唱句通俗,故事生动。

唱新闻是由唱“朝报”官方新闻演化而来,主要流行于北仑、奉化、象山等地。演唱者皆为盲女瞽男,。内容多为街头巷尾流传的古今故事和小调,艺人走街串巷,或一人独唱或二人对唱,曲调达几十种。

宁波戏曲是中国地方戏曲的一部分,是中国地方戏曲里耀眼夺目的东海珍珠。

(近水,名杨评号近水,安徽颍上人,毕业于安徽师大、深圳大学、清华大学,中文、新闻、书画创作、艺术品鉴定专业,作家、诗人、书法家、旅行家、艺术品鉴定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