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荣县川剧8旬老人的坚守

四川新闻网消息从荣县川剧每次演出广受欢迎、座无虚席再到渐渐落寞、寥寥无几。荣县川剧仍旧挡不住时代的变迁,从辉煌走向了落寞,曾经的演出人员也成为了如今的川剧爱好者,则继续担起了传承荣县川剧、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责任。

一个爱好:源于自己内心的喜爱

在位于荣县川剧团这座写满历史痕迹的老旧大楼内,不时传来了一阵阵川剧唱腔,记者循声步入,荣县川剧爱好者协会的爱好者们聚在这里,正在进行排练。在荣县川剧团解散后,这座老旧的大楼,也就成为了这群川剧唱玩友的聚居地。“天地日月、风云雷雨雪、草木鸟花香………”指导老师们口中念着这些词语,是川剧手演身法步表演程式的形象代称。而此刻台上台下的爱好者们的每个眼神、动作、表情等细节如有不妥之处,都会被80岁的刘荣弘一一指出。有时他还会穿上戏服、靴子、拿好道具登上小小的舞台上,给大家表演示范。

今年80岁的刘荣弘曾经是荣县川剧团的文武小生,年在读小学的他被选拔到了荣县川剧团,有幸成为了当时招收的第一批学员之一。但当时的刘荣弘最初连川剧是啥也不知道,在集中学习三个月后,他就与当时的学员们一起便开始表演折子戏,同时还到内江专区艺术学校专门学习川剧,对于川剧渐渐有了了解,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传统剧种,从此便与川剧结缘,成为了刘荣弘一辈子的爱好。

这期间,他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荣县川剧所到之处场场爆满、掌声不断的热闹场面,也看到了时代变迁影响下上世纪80年代“川剧热”的降温和剧团解散的落寞场景,从一名剧团演员成为了一名荣县川剧爱好者,而他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演出经历,也渐渐成为这一群爱好者的指导老师之一。

一份感情:坚守始于自己的责任

据了解,荣县川剧有独特的乐器相伴,分硬场面和软场面。硬场面有大锣、大钹、堂鼓、小鼓、马锣等乐器;软场面有京胡、板胡、唢呐等乐器。台上表演人物的说、唱、手法、步法等与乐器的打奏合拍到点子上,给人赏心悦目、精神愉悦、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为剧中人物的高兴而高兴,悲伤而悲伤,从剧情表演中受到教育或启迪。

几年前,当时正在读初中的孙儿好奇的问了爷爷刘荣弘一个问题“爷爷,川剧是什么?”突然间诧异的刘荣弘回答道“川剧是一个古老的戏剧,用四川话唱出来,有着鲜明的特色。”孙儿的提问,这让刘荣弘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心里更加明白荣县川剧不能失传,要让荣县川剧后继有人。“我喜爱荣县川剧,对荣县川剧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荣县川剧传承下去。”刘荣弘说道。

年起至今,在荣县川剧爱好者协会这个团队里,刘荣弘与姜玉兰两位川剧爱好者便接过旗帜,继续传承和发扬川剧文化,他们开展定期的川剧座唱、基本功培训、群众文艺汇演、慰问联欢、义务服务等活动。除了面向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刘荣弘近年来,还在着力培养下一代的川剧爱好者,走进了小学,向学生传授川剧的基本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

“我从年,因为工作关系开始跟随刘荣弘老师学习荣县川剧,刘老师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始终以荣县川剧艺术的传播和传承为己任。我在刘老师身上学到了积极弘扬传播正能量的精神,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将荣县川剧赋予新的生命,为四川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荣县文化馆青年职工曹吉说道。

这期间,一次次指导、一次次传授,在坚守中,刘荣弘明白荣县川剧对自己的重要,明白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向他人展示这个传统剧种、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传承好荣县川剧这一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自己的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贡井区委宣传部提供图文)

责编:肖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