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不该消失的艺术奇葩

文/陈迎春

昨天——年12月3日,在四川雅安“川剧博物馆”,由四川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川剧艺术欣赏体验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走进博物馆,立刻被那些美艳绝伦的戏装服饰以及老照片、老剧照所吸引,戏台大屏幕播放着老川剧艺术家的经典剧目,因为已经没有川剧演员了。那独特的地方高腔,生、旦、净、丑的精湛表演以及不同于其他剧种的锣鼓点,仿佛超越了时空,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举家搬迁到四川的一个小县城,正好与巷子出口的草棚戏院相邻,各地的川剧团轮流到这里演出,我常随父母去戏院观看,晚上常常是那急奏的锣鼓点伴我入眠。我记忆犹新的是《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是站在小青的肩膀上耍大刀、盗仙草的。

由于和剧团的演员同吃一口井里的水,我竟与剧团的小演员结下了友谊,她们常到我家里玩,还教我一些表演艺术,致使我几度萌生要去报考川剧团的梦想。可是没等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文革就开始了,川剧和其他剧种一样被列入“封资修”的行列打入冷宫。我看到川剧团五彩绚丽的戏服五块钱一件在大街上甩卖,有的农民就买回去当被面,我随之也参军入伍去了远方。

记得文革后我回家探亲,又听到戏院的锣鼓响起,川剧又回到了四川人民的戏台上。那火热的程度非现在歌星的演唱会可比,真是一票难求,我买不到戏票只好等到戏快要散的时候不收门票了再去看个结尾,那是站在最后排的凳子上从人缝里过个戏瘾。

而今,当我退休告老还乡的时候,川剧竟然销声匿迹了,老艺人们都已经纷纷过世了,而且后继无人,这个剧种就要消失了,真令人不敢想象!要知道川剧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魔术为一体的东方综合艺术,其形象呈现巴蜀社会的历史风貌。独特的变脸艺术被外国友人所敬仰和学习,怎么能让她消失呢!

活动中我有幸遇到八十高龄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原雅安川剧团团长罗志斌老先生并与他合影,屏幕上放映着他当年的演出,听他讲述川剧的辉煌和衰落,他说当时那“凤冠”上的钻石可是真的钻石,五千块钱一顶,那时的五千块是什么概念啊!我还记得那时的戏票是一角二分钱一张。

我是随老年大学的艺术班去参加活动的,学校的领导说,明年老年大学要开个“川剧班”,我有希望圆我儿时的梦想了!

.12.4凌晨于雅安

责编杨春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