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梅沈铁梅领衔,川剧江姐唱响国

“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高高的朝天门前,码头工人劳作不息,炒米糖开水、《新华日报》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白色恐怖下的山城潜流暗涌……6月30日晚,重庆市川剧院出品的川剧《江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唱响。老重庆景观构成的舞美背景里,“川剧皇后”、“三度梅”沈铁梅扮演的江姐款款登场,全场凝神屏气,观众的思绪被拉回那段峥嵘岁月……

川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改编自著名剧作家阎肃年创作的同名歌剧,此次亮相国家大剧院,也是该剧年初问世以来,首度晋京公演。舞台星光熠熠,包括沈铁梅在内,该剧还集结了梅花奖得主孙勇波、胡瑜斌两位名家,分饰大反派甫志高和沈养斋。“三朵梅花”同台飙戏,堪称当代川剧最强阵容,也让这部红色经典更具艺术魅力。

创作之初,如何处理川剧《江姐》与歌剧《江姐》的创新与传承关系?传统戏曲如何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审美?这些都是重庆市川剧院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沈铁梅认为可以从人物塑造上突破,着重突出江姐作为一个女英雄的柔与刚、坚与韧、张与弛的反差,更好地衬托出她钢铁般的意志。“演英雄不是横眉怒目,一直高亢到底。”沈铁梅说,要会“安静地演”,把握好一松一紧、克制与爆发的关系,到关键时刻情绪才有爆发力。

比如在演绎江姐看到丈夫头颅高悬的一幕时,面对敌人就在身旁的危险,沈铁梅抓紧拳头,努力控制情感,此时优美而悲凉的《红梅赞》缓缓响起,女英雄并没有使劲去吼,却让观众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再比如江姐在狱中看儿子照片一幕,沈铁梅捧起照片亲吻、抚摸,还将其贴在胸口,还原出一个温柔而又刚毅的母亲形象。

巧妙融入“狱中八条”、借用版画效果完成舞台设计……沈铁梅介绍,川剧《江姐》在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彰显出红岩精神的时代特色。比如江姐就义时,舞台大幕出现众多刻着“11·27”烈士名字的墓碑,象征着江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无数的烈士前赴后继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

“《江姐》演出至今,之所以反响热烈,是因为观众在江姐身上找到了共通点。她激发了大家的内心需求,是一场关于信仰、理想、信念,关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党课。”沈铁梅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赵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