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华似水,岁月如流,弹指间,四川省川剧院从年3月17日在成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川剧前辈艺术家们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批训练有素、风华正茂的四川省川剧学校首届毕业生,便是建院初期的主要成员,这支崭新的川剧表演团体,年轻的文艺新军,在初出茅庐之际,便以成都市提督街解放军影剧院为基地,首先推出建院公演的现代戏《金沙江畔》,独具姿色而一炮走红。
接着又陆续排演了一大批新编历史剧、传统戏、现代戏,在全国特别有影响的剧目有《和亲记》《白蛇传》《铁弓缘》《鸳鸯谱》《绣襦记》《芙奴传》《困邢州》《奇袭白虎团》等戏。
当时剧院行当完备、阵容整齐、台风严谨、剧目丰富、演艺精湛,名扬全国,尤其是年剧院赴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长春、鞍山、旅顺、大连等地巡回演出,受到戏剧界的专家首肯及观众欢迎。使得这个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川剧前辈的辛勤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型剧院得到了迅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川剧事业再度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尤其是年1月31日,邓小平同志出访缅甸、尼泊尔前,在成都金牛坝小礼堂观看三场川剧演出,并作了重要指示,禁锢十年的传统戏曲得到第二次解放。在这期间,川剧率先恢复上演了大批传统剧目,全国的其他剧种也随后上演了传统戏。同年11月12日至12月31日,以四川省川剧院为班底,抽调全川享有盛誉的表演艺术家和中年艺术骨干组成四川省川剧晋京演出团在会议期间演出。
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剧院恢复排演了《和亲记》,上演了新编历史剧《卧虎令》,还演出了根据吴祖光同名京剧移植的《三打陶三春》,根据同名莆仙戏移植的《春草闯堂》,根据中国京剧院演出本移植演出了《红灯照》。
年12月23日至31日,剧院应香港联艺娱乐公司邀请,在香港新光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卧虎令》《意中缘》以及传统折戏。
八十年代,还排演了《台湾舞女》《三盗合欢瓶》《荆钗记》《虞美人》《闹齐庭》以及近代历史剧《廖观音》《辛亥路潮》;年9月,剧院参加四川省振兴川剧赴京汇报演出团,演出优秀传统戏《绣襦记》。年6月7日,剧院应邀参加在西柏林为“地平线85”第三届世界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白蛇传》;同时巡回联邦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国十大城市演出川剧《白蛇传》以及折戏,共演22场,皆获巨大成功。年5月,应日本文化财团邀请赴日本演出《白蛇传》,共演24场,受到高度赞誉。年10月,受文化部派遣前往东欧四国文化交流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九十年代,剧院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十一届亚运会演出《射雕》,还排演了《聂小倩》《诗酒长安》《峨嵋山月》《和亲记》《潘金莲》《玉堂春》等大戏;这期间还多次与台北川剧团交流演出;年5月应台湾周行传播公司邀请,剧院赴台湾台北国立中心剧院演出《白蛇传》《望娘滩》《打饼》《杀惜》《放裴》等。剧院还先后赴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香港地区演出。年2月27日至3月8日,应台北天府川剧团邀请,再次赴台湾地区演出《变脸》《白蛇传》《飞云剑》《六月雪》《夜归》《访友》等剧目。
二十一世纪以来,排演了新编古代传奇故事剧《洞房奇案》以及《都督夫人·董竹君》《心有泪千行》《牛玉儒》《巴山秀才》《易胆大》《大佛·海通》《火焰山》《尘埃落定》《巴山红叶》《卧虎令》《变脸》等大戏。
近年来,剧院多次赴欧美各国和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演出,受到高度赞誉,为弘扬优秀文化作出卓越贡献。
剧院还屡获中国艺术节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大奖,两度荣获国家舞台艺术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称号。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员6人,文华表演奖7人,文华导演奖2人,文华舞美设计奖1人,文华音乐创作奖1人,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2人,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设计奖3人,中国戏剧节优秀配器奖2人,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1人,优秀灯光奖1人,优秀服装设计奖1人,以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5人。
六十年来,剧院拥有一批老中青艺术造诣精深的艺术家,成就了剧院的辉煌。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发展繁荣,六十年经历过曲折坎坷,六十年迈步过阳光大道,六十年拥有过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更祈盼着川剧艺术更加灿烂,更加光彩夺目,更加辉煌。(四川省川剧院钱兆鸿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