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
说明:本练习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共8页,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从年至今,紫禁城建成已年。为纪念这一时刻,故宫博物院于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展现出紫禁城走过的风雨历程。请你阅读下面介绍展览的文字,完成1-4题。
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年。这座古老又宏伟的建筑镌刻着年间更替的时代和翻涌的历史。本次展览共分为三大单元,锁定了18个关键年份,集中展示紫禁城年建筑、艺术、文化成就,详细介绍了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gàikuàng),让观众理解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一单元:宫城一体
西雁翅楼展厅着重展示紫禁城从明朝开始设计与建造以来所保留的宫殿文明。这个单元,精选了故官历史上的三个节点永乐营北京()、紫禁城建成()、钦安殿奉道(),配合了大量百科全书式的图文和书画,用很轻松、简练的方式,讲述了北京皇宫营建的序幕、告竣和明代紫禁城内布局的改变。这一场建筑史展览向游客展示故宫方方面面的建造时期。
第二单元:有容乃大
故宫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空间色彩采用红色,烘托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及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通过“年改建坤宁宫”“年·重建太和殿”“年·入主养心殿”这8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清代的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在不改变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修或重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
第三单元:生生不息
东雁翅楼展厅空间布置采用绿色,意在表示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生机勃物、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通过“年·初开紫禁城”“年·肇建博物院”“年·战时护古物”“年·重整修缮队”“年·首荐颁国保”“年·瑰宝列世遗”“年·大修百年计”等7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昔日皇宫成为博物院后发生的故宫文物南迁、中轴线建筑测绘事件。展览引入当事人的第一视角,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档案以及实物展品,给参观者以(zhènlóngfākuì)之感,也呈现了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代代故宫人殚精竭虑的贡献。
1.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3分)
2.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加线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镌刻juān档案dàng“乃”的第二笔是撇
B.镌刻juàn档案dàng“世”的第二笔是竖折
C.镌刻juān档案dǎng“贯”的第三笔是竖
D.镌刻juàn档案dǎng“轴”的第三笔是竖
3.在四处分别填写标点,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B.《》C.……D.、
4.“第一单元:宫城一体”介绍语段的结尾句表达欠妥,请加以改正。(1分)
修改为:
5.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本次特展展出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苏轼传世书法佳作,还有苏轼部分师友的作品。请你根据以下三幅书法作品的特点,判断对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①欧阳修《灼艾帖》②米芾《盛制帖》③蔡襄《京居帖》
A.欧阳修的《灼艾帖》,用笔秀劲,顿挫有力,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布局疏朗,风骨劲健。
B.米芾的《盛制帖》,首行起以行书,接着以草为主,行笔迅猛,风骨超逸,愈见精神。
C.蔡襄的《京居帖》,笔法多变,字距行间宽紧合适,结体端正平直,笔画工致而雍容。
6.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也接触到了苏轼的散文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绘的澄澈月色和寄予的人生感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同学根据这篇文章创作了一副对联,请你依据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把下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见月色欣然起行步中庭
下联:①悠然踱走②
7.下面文段介绍了古代文人的“字与号”,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2分)
在古代,“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因与“名”相表里,又称“表字”。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如“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美;而有的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如曹操字孟徳,合成“徳操”,即道徳操守;也有的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如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除名、字外,古代文人还有“号”。有的“号”体现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唐宋时期佛教盛行,所以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等等;而有的“号”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辛弃疾做官时提倡力田,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就自号“放翁”了……
(1)第一处:
(2)第二处: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一)默写。(共6分)
8.,志在千里。(《龟虽寿》)(1分)
9.?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1分)
10.《使至塞上》中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2分)
11.《与朱元思书》中直接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2分)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12-13题。(共5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黃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这首诗中连用两个“空”字,请结合诗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分)
13.关于此诗还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颈联,从一个角度说说崔颢是如何来描绘这“道不得”的景致。(3分)
(三)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14-17题。(共10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此石经始禹凿,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①魄。其水尚奔浪万寻②,悬流千丈,鼓③若山腾,浚④波颓垒,迄⑤于下口。方知慎子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悸]惊动。②[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③[鼓]鼓荡。④[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⑤[迄]到,至。⑥[慎子]慎到,战国时期,法家创始人之一。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素湍绿潭素气云浮B.哀转久绝猿则百叫无绝
C.其水尚奔浪万寻猛浪若奔D.古之人有言实是欲界之仙都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翻译: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翻译:
16.在文中找出与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作用。(2分)
答:
17.苏轼《新滩》这首诗描写了自然景物之美,其中一句与文中“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的内容相近。下面与文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2分)
A.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B.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C.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D.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三、名著阅读(共6分)
18.《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书中记录的大多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实地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斯诺在开始红色中国之行之前,有一个疑问:红军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请你根据这一疑问,设计一份对“红小鬼”的采访提纲。(3分)
19.斯诺采访“红小鬼”后,在采访记录中写道:“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请结合作品的相关内容,说说斯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你从“红小鬼”的身上获得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3题。(共9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苏绣、全聚德、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木版年画、少林功夫、昆曲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宁波象山县四级非遗名录中,有6个国家级、15个省级、46个市级、个县级非遗项目。他们是如何使这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勃勃生机的呢?
象山吸纳各方力量,汇成非遗①的合力,在生活中宣传非遗,在实践中振兴非遗,让全民共享传统文化的硕果。
年8月30日,象山成立了全市首个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这支由乡镇基层公务员、教师、媒体人、企业管理人员等组成的队伍已有93名志愿者。成立至今,志愿者团队累计组织活动余场次,服务10万余人次;开展非遗知识宣讲,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参与调研、挖掘和抢救性记录非遗项目11个;他们还用抖音、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