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彩斑斓的光面下,是李云所找寻的诗域美神
文/一川
在更长的道路上看,语言的职责是为了不断更新所存在着。从一个制度的命名,到一个职务的称谓,再到一个器具物品的称呼,必然有着时代性、社会性,这种语言上的变迁,共同组成了人类的历史性特征。
作为专职于语言更新的社会群体,文学创作者们从不同词句中打磨对事物的看法,这种看法是否符合真实是无关紧要的,而最关键的一点则在于他们是否一直在追逐自身所认为的真实,以及作为思想者的冲动。
基于这种品质写作的诗人并不多,而在这方面诗人李云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者,其在语言的动态把握、在探究词与词内部逻辑的创新、在诗行内外的稳定摆动都有着独具匠心的表达。
从李云文本的呈色上看他是的七彩斑斓的。他将本应该直直向前冲向目的的语言标杆折断、掰碎下来,从远处看去,撒在眼前的是海平面以下的宝石,那是夕阳半落入水面后的光芒。“从阳光打折的午后步入/一半脸亮着一半脸踱步乌云/前堂和后堂感觉,暧昧不明音乐漫过,洗涤//在右侧书房选书,不说话/在院子一角啜咖啡,不出声//读墙上镜框里发黄的诗/读17:10九月八日的时光/默读,是默片、木刻、石雕”在文本中诗行以混沌的形式展开对空间的描述,每个字迹的背后都有着时间的回荡,这种全知全能的视角,令文本以外的读者有一种平稳的安全感,短短数行字就已将“阳光”“午后”“角落、咖啡”“默读”“木刻、时雕”悉数纳入脑海。可最终在这段平稳的阅读历程中被拔高的是作者的叙述的不稳定性,混沌的状态最终得到陌生化的印证,在文本张力中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一种更为复杂的修辞在明喻中向暗喻演变着,而这也正是他能在名实之间建构稳定秩序的原因。诗体在更远处消解了此在世界的实体性,以诗歌这把刻刀在文本中建构了彼岸世界的合法性存在。
传承的力量是李云文本另一种秉承于内心的写作的思想动力。他在《看蜀锦》《戏重庆》等作品中不断构建这种传承,以更加缜密的思索,勾画出一幅新文人画“一段斑斓,巴山蜀水立此存照/云烟氤氲的背面是川人女子/垂目柔光,菩萨/锦上湖光,白或蓝”神性、人性、自然风物在李云的笔下惟妙惟肖,以更加圆润饱满的面目,平铺于眼前,那份自然的崇高、神性中隐秘的部分正在让被工业化灼烧的人们探出一口气。他以一种古典意象收纳进诗行的词句中,“一块欲飞的毯,绣匾/世间最厚的大书,只有一页/正负两面,阴阳的鱼游动//那枚针还在线团上伫立/一尾线在风里飞,幡然醒悟的幡旗或逆风千里的风筝/也是唱片上停着的尖脚针”这种精致的构想繁复且轻盈,以某种消散之境从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困境挣脱出不卑不亢的诗性光芒。李云的创作手法是超然且真诚的,在平静如水的光面下去深潜可探望出闪烁于内心的光芒。那是一种在词与词中间找寻某种力量的求证感,攀升中能听到花朵牵绊走动的声音。这正是李云所追求的在碎片化世俗生活中找到超脱于肉身存在的诗性力量,形成有别于工业社会异质的部分,这也正是李云作为写作者意图建构的新世界——混含灵动永葆超然向上的心。
附:李云诗歌作品
访白夜书店
从阳光打折的午后步入
一半脸亮着一半脸踱步乌云
前堂和后堂感觉,暧昧不明音乐漫过,洗涤
在右侧书房选书,不说话
在院子一角啜咖啡,不出声
读墙上镜框里发黄的诗
读17:10九月八日的时光
默读,是默片、木刻、石雕
“请把我选的六本书快寄”
(我要寄的地址是我灵魂栖息之所)
“诗集这么多,诗评那么少”
(怎么没有我的诗集)
“翟永明,李亚伟他们怎么都不在这里”
(其实来了,我们也不认识)
告别时,天病了,喧闹华灯
我说了许多话
看蜀锦
一段斑斓,巴山蜀水立此存照
云烟氤氲的背面是川人女子
垂目柔光,菩萨
锦上湖光,白或蓝
所有的色线被缜密心思所使
从经走纬,错落有致的布置
穿插埋伏,隐显沉浮
一切古往今来的往事在锦帛无声或鼎沸
多少才子佳人的悲喜蜿蜒生动
川剧,高腔和众人伴唱不绝市井
顶碗灯的人远遁,变脸者来后
江上号子绝尘自溺暮色沉重
一块欲飞的毯,绣匾
世间最厚的大书,只有一页
正负两面,阴阳的鱼游动
那枚针还在线团上伫立
一尾线在风里飞,幡然醒悟的幡旗或逆风千里的风筝
也是唱片上停着的尖脚针
一阙词,在紫檀木围着的四方城池里
走马,只是没有蹄声
戏重庆
我不扯把子,正南其北的告诉你
重庆森林在这里,金蟒穿行
奔驰在两岸的车,甲虫,鹿和豹
一群群白象……
被川人驾驭
两棵巨树横卧在这里,树色
一棵青凌,一棵混黄
船笛是树上最好的土住民
江涛之上传说漂过之下鱼在耍朋友
入夜,灯火先从火锅点燃
灼热山城喉管和心腑
萤火虫四下做巴适的飞
森林里的人
会对面拥抱接吻,唱歌,喝酒,书写,挑棒棒,打麻将……
他们不是脚葩手软、瞌睡迷西、二不推五的人
他们是一群奇特可爱且珍稀的高级动植物
我不扯把子,正南其北的说
李云,年10月出生。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诗歌月刊》主编。曾有小说、诗歌、散文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小说月报·原创版》《诗选刊》《星星》《江南》《绿风》《中国作家》《草堂》《北京文学》《雨花》《小说林》《中国诗歌》《长江文艺·好小说》《大家》《作品与争鸣》《诗潮》等刊物刊发,有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征文中获奖并入选多种年鉴和选本,被评为年度封面新闻“名人堂”全国十大诗人,年度十佳华语诗人,中篇小说《大鱼在淮》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出版诗集《水路》《一切皆由悲喜》、长篇小说《大通风云》、长篇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与他人合作)。
一川,知名诗评家、诗人,作品散见于《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潮》《鸭绿江》《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等报刊和诗歌选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