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几乎都知道“四大名著”,这指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四本著名的明清小说,但是可能很少有人发现,这四者是有共同点的。
大家看看这四部书作者的籍贯吧,除罗贯中可能是北方人外,施耐庵通常认为其籍贯是泰州海陵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吴承恩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曹雪芹为则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四大名著
都是江苏人吗?额,其实还可以更准确!他们都是江淮民系。
其实不仅如此,吴敬梓(《儒林外史》作者,安徽全椒人)、许仲琳(为《封神演义》重编目次、修饰情节再度刊刻者,应天府人)、陆西星(《封神演义》作者,南直隶兴化县人)……
是的,明清两朝中国著名的章回小说中,其作者一大半都是江淮人,或者作者是生长于江淮地区。
这又是为何呢?江淮地区怎么会多出小说家?
说到这个,咱们先说哪里算江淮地区。江淮地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长江——淮河流域地区(主要是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这属于中国南北交界的地带,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时期,江淮地区一直是军事争夺的重点,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蛮北侉”居中心态。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属于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属于南方文化,而是一种南北混合的文化类型。
江淮地区的中心在哪里呢?现在一般可以认为是南京,南京话现在就属于“江淮官话”,但实际上南京原本是吴语区,三国时期建业(今南京)一带还是纯粹的吴语区,南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也有明显的吴语痕迹,一直到四世纪永嘉之乱,汉人大规模南迁,江淮这一南北交界的地区也得以迅速“淮化”。
江淮地区(江苏、安徽中部为主体,并延伸到江西九江市区以及湖北部分地区)
江淮民系为何多出小说家呢?先说说“章回小说”是怎么来的,大家应该能发现,现在看到的“章回小说”一般都是明清时期的,元朝的都很少。这是因为中国的通俗文学是不断发展的,章回小说的来源于说书传统、宋代话本及元代杂剧,在魏晋南北朝始有具体形式。明清时期都市经济繁荣,大量需要通俗读物,士人对小说的观念有所改变。加之明清时印刷业发达,这才使得章回小说大行其道。但是总体而言,章回小说在晚清以前,被视为通俗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地位并不高。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喜欢写这种东西呢?当然这些作者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准和表达能力,但是,这些作者又不是传统的“治国平天下”的士子,他们只专注于四书五经。所以:通常只有一些不是很得志的文人,喜欢写这些东西。
明清市井文化发达
那么,为何章回小说作家会有这么强的地域性呢?
首先大家要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地方能出这么多小说家?首先,这个地方文风要盛,要不然的话根本没那么多文化人才;其次,这个地方经济也要发达,要不然写出来的书根本没市场;还有,就是这个地区应该是官话区,要不然的话,这些作者写出的东西会有很强的地域性,难以通行全国。
大家想想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区的特点,首先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就南移了,整个北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已经落后于南方,加上北京是天子脚下,所以北方地区很难出如此多的小说家。那南方各版块呢?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是江南,而且江南文风很盛,但是,江南地区过于发达以至于偏正统,这里的士子对于功名的追求很高,似乎并不喜欢着力于章回小说这样的事物;而且,即使是有少许江南士子写了章回小说,由于江南是吴语区,所以其作品更可能是用吴语写的,清初的白话小说《豆棚闲话》、清中期的《报恩缘》、《才人福》、《文星榜》、《伏虎韬》……这些都是吴语小说,自然很难通行全国。另一个经济更发达的地区是广东广府地区,这里是粤语区,一直到新时代,黄易的《寻秦记》都被认为粤语成分过多。
剩下来的地方就是江右(江西),两湖和巴蜀了,江右地区在宋元鼎盛,在明清仍然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但也属于较保守的儒学正统区,两湖地区在晚清前的发展程度并不高。而巴蜀地区呢?这一带文化很有意思,由于“湖广填四川”的影响,加之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以及成熟的市镇体系,这一带城市游民孕育的世俗文化很兴盛,一直到现在,茶馆、麻将馆等玩耍场所在巴蜀都很兴盛。对于严肃程度更高,需要更多耐性的小说,写的人也不多,这里人可能更爱看川剧。
江淮文化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江淮了。江淮地区文风很盛,经济发达,属于官话区,而且由于地理上南北相交,多方杂处,古代就有不少军事冲突,所以这一带虽然文风盛行却不文弱,在崇仕的同时也相对更加多元。明末的苏州人王稚登曾经客居泰兴,其如此评价此地:地故属吴,今于吴远,无三吴之藻绣,然亦无其淫浮。吴后属楚,今于楚远,无三楚之精悍,然亦无其深怨。也就是说,这里既没有吴地的淫浮,也没有湖广的精悍。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传统的市民话本,会演变成章回小说。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