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丑,演绎人生苦乐;吹拉弹唱,诉说世间暖凉”。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富特色的文化形式,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集经典之大成,现历史之沧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且在世界艺术长廊中熠熠生辉。
为了更好地传承经典,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2月10日,区青少年宫组织了“年通州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教学培训”。
区教体局葛红玲副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她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对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作了新的解读和概括。她勉励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自觉亲近戏曲经典,用心感悟优秀戏曲文化的精髓,以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争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金种子。
国家一级演员张山先生为全体音乐老师作了一场精彩的《中国戏曲欣赏》讲座,给全区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献上了一顿戏曲文化视听体验的饕餮盛宴。
“正月里来正月正,我同你小妹子去呀啊看灯……”张老师首先用一段大家熟悉的通剧《十二月花开》带领大家开启了当天的戏曲之旅。
张山老师有着深厚的戏曲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同时他还是僮子戏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他曾带着多部改编后的通剧走进央视,走出国门。讲座中,他从戏曲的定义、起源、种类、特点,讲到舞台的唱、念、做、打。
《天仙配》是黄梅戏中的传统曲目,其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因其通俗、易学、好唱,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科班出身的张老师讲到兴奋之处忍不住邀请台下平潮小学的顾烨华老师和金沙中学吴量老师上台对唱,其韵味浓厚、洒脱奔放的唱腔把这首戏歌表达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戏曲中的脸谱对塑造人物个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听讲的老师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人物面部化妆的魅力,张老师特地请来了著名舞台化妆师胡巧红女士现场给两位听课老师画戏曲面部彩妆。一拍底彩,二拍红面,三定妆,四刷胭脂,五画眼睛,六画眉毛,七画嘴唇,经过了七套程序,活脱脱的林黛玉与贾宝玉站在了大家的面前。
“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眼睛一眨,不过瞬息之间,换副嘴脸,技巧不断发展,人生久远,老辈子代代相传……”。“变脸”是川剧艺术的瑰宝,因其具有新、奇、快、爽的特点,深受观众的青睐和追捧。川剧的这一绝活也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人满怀好奇和敬畏。张老师在讲座的最后一个环节给大家安排了珍贵的现场“变脸”指导,实验小学的叶磊老师和张謇学校的成晓霞老师给大家成功的现学现卖了一次变脸表演。
古往今来,戏曲通过讲述是非善恶的故事,生动传递了中国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平求大同的崇高价值追求,它积淀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张山先生用他对戏曲宗教般的情怀告诉我们每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祖先的宝藏传到今天,传到我们这一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将其发扬光大,踵事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