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廖忠荣培养

“我要在艺术的海洋里深造,立誓为文艺事业奋斗一生。”6月7日,年过花甲的廖忠荣拿出了自己20岁时笔记本,上面写着这句话。廖忠荣被业内称为“乐怪”,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从事川剧作曲60年来,他担任了近80部大、小川剧作品的作曲。同时,他是经典川剧《易胆大》《巴山秀才》《四姑娘》《潘金莲》《中国公主杜兰朵》《夕照祁山》《岁岁重阳》等幕后的“川剧音乐大师”,也是新晋川剧力作《惊蛰》《还我河山》等作品的幕后功臣之一。

年4月,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首批年度四川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完成授牌,陈智林、肖得美、崔光丽、刘谊、李伯清、魏明伦、杜建华、陈巧茹、刘露、廖忠荣10位文艺工作者入选。在入选的文艺工作者中,廖忠荣具有“两个唯一”特点——他不仅是唯一一位来自地级市的戏曲工作者,更是唯一一位从事川剧音乐创制的戏曲工作者。

挂牌自贡川剧艺术中心

名家工作室三年计划“心中有数”

6月7日当天,在自贡川剧艺术中心的4楼,四川省戏曲名家廖忠荣工作室挂牌成立。廖忠荣坦言责任重大:“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到最好。”在他看来,成立名家工作室与其说是一份荣誉,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目前,川剧界音乐人才奇缺,或许观众们常常会注意到台上的“角儿”,但是幕后,川剧音乐是否动听悦耳,演员唱腔是否动人,都与川剧音乐、声腔、乐队等戏曲音乐因素有关系。

廖忠荣认为,这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为川剧音乐人专门设立一间名家工作室,对川剧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蒋刚也认为,这个工作室的成立,代表着四川对川剧音乐传承的支持和重视。

四川省戏曲名家廖忠荣工作室已经列出了自己的“三年计划”,井井有条心中有数:第一年度要将经典大型原创川剧《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中国公主杜兰朵》《夕照祁山》《还我河山》等9部大戏曲谱整理并制作成电子版发行。“要达到拿给基层院团乐队他们就能演奏的程度。其余两年的工作计划他也有详细考量。

纵向传承传统

横向借鉴多元音乐,繁荣川剧为我所用

为何川剧音乐人才稀缺?廖忠荣回忆自己年轻刚创作川剧音乐时,被前辈们说“似戏非戏,似歌非歌”。当时他很懊恼但这也鞭策自己以更加勤奋的姿态去吸取川剧的传统音乐精华,他整理川剧的词牌、曲牌,研究川剧高腔的演唱特色、高腔中男女声的区别。多年积累下来,让他对川剧传统音乐和舞台表现特色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他又将民歌、电影歌曲、劳动号子、变奏、复调等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音乐元素融合再创作,为川剧这门综合性艺术增色不少。

“传统是根,是源,需要纵向去传承,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吸纳其他音乐的特色之处为川剧所用,这就是我从艺60多年以来的创作方针。”廖忠荣表示如今川剧青年音乐工作者们要入行,对他们最有难度的应该就是吃透川剧的声腔技术、乐器使用、演奏方法,让传统与时代同步。

廖忠荣还补充,川剧音乐人才除了继承传统,还需要有文学功底,对剧中的人物、角色情感、故事、地域色彩、创作者意图有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技巧、苦练和悟性。在此基础上才能为剧目量身定制“音乐主题与风格”:“这个过程很苦很累,但如果创作出观众爱听、与剧中人物情节相符,朗朗上口又广为传唱的歌曲,常演常新,这是很有成就感的好川剧音乐。”

廖忠荣呼吁,工作室成立以后,他欢迎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到戏曲音乐创作中来,只要年轻人“能学”“愿意学”,他将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提供帮助。目前廖忠荣有两位徒弟,分别是自贡川剧艺术中心的川剧司琴王荣,和川剧司鼓王远文,他们整理了不少川剧折子戏,目前在向音乐创作进阶。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