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座千年古镇,再现清明上河图

白癫疯有效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

蜀国大地,天府之城

大大小小,古镇遍地

但,对于很多古镇来说

“人越来越多

名声却越来越不好听”

然而,元通恰巧是个例外

这座被称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到底,有多大魅力?

古有蜀门重镇位于西南

往来熙攘文井江

三千东吴船

泊于山下水前

这就是元通古镇

文井江、味江、泊河江,三江交汇

成就了这座古镇一段繁荣的水陆码头历史

01

年前的繁荣

“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

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绝佳地理位置,让元通一开始便成为文井江上重要的码头。

接踵而至的商贾川流不息,舟楫往来不断这些都是常事,早在明代,就对元通有“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之说,一直到清代,南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于是就有了“小成都”的称号。

因此,在古镇各个街头默默伫立的各省会馆,见证着昔日的辉煌。

元通有一个别称“水镇”。

因为三面环水的地理优势,这里自古以来便以水为躯,以水为魂;因水而生,因水而盛。

镇上的主要建筑都沿文井江拔地而起,上千户人家临河而居,家家的后院里都有石阶可以下到河边。

古时,镇上的人出行大都靠水运,顺着后门的石阶进出,那情形就是货真价实的江南水乡,从那时开始,水与这里的人结下不解之缘。

清明上河图,院内老生活。

这里的生活场景,仿佛第二个汴京。清明时节,有春台会,源于康熙年,规模宏大,活动丰富。

每到那个时候,这里就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物品琳琅满目。祈福祭祀庄重严肃,兔灯巡游有条不紊;备耕活动多样,采买沟通频繁;娱乐活动赏花观鸟,看书法听川剧……真的是太太太闹热了。

△元通清明节老照片

02

年后的宁静

如今的元通,是古老的,是宁静的。

哪怕现在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依然保持着元通古镇该有的气息。

在不赶集的日子里,街上很安静,走在石板路上能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从麒麟街上的黄氏和罗氏故居能依稀看到元通曾经的华丽,临河小巷口的哥特式建筑展示着小镇曾经的华丽。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元通:

它不张扬,但处处透着掩饰不住的贵气;它不出名,可走近后却发现,它的内涵已超过许多已出名的古镇。

在半边街尽头的老石拱桥边的吊脚楼小憩,看江水从身边流过,想象着年前元通的繁华,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

靠近汇江的那一排青瓦房都变成了惬意的茶馆,吹着江风,来杯盖碗茶、搓个麻将、再聊聊天,这就是成都人闲适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镇内现存古迹、古景八处:永利桥、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祠堂、元通天主堂、王国英故居、铁杆桥、工农兵大桥。

△字库塔

△黄家大院

嘉庆年间永利桥,砖石结构至今用,崇州唯一现存;

广东会馆灾后重建,保留当年古风貌,现为观戏殿堂;

黄家大院成丁字,青瓦屋面显富贵,布局精致宽敞;

罗氏故居靠文井江,气度非凡有身份,今成拍摄胜地;

王国英故居至今尚在,小巧玲珑又幽静,爱国教育基地。

还有古镇中心惜字宫、字库塔成标志。

站在文井江对面,隔江望元通,终于明白为什么称为活的清明上河图。仿佛眼前的炊烟袅袅,就是张择端笔下汴京的生活盛景。

虽然元通处于成都旅游线一带,但大多都是匆匆过客,很少有人走进它。古镇保留着难得的清净,只留下当地人生活的气息。

元通不同于别的古镇。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有时间的印记,老街小巷里的故事流传了千年,那些质朴的家常也随着时间慢慢发酵。

和古镇同样出彩的还有元通味道,在这里你还能找到小时候的味觉体验。

元通美食

这里的美食绝对让人垂涎三尺,严三麦子的渣肉、高洪兴的鱼香肝片、邱大案的油花、齐大案的面条、张二师的活粉、肖稀饭的稀饭、周油茶的油茶、黄炮匠的板鸭、肖辉鸡肉、致华堂的白雪糕、胡广成的广成饭馆……

最火的莫过于,麒麟街的小书油花。七扭八拐走入深巷里的小店,总有食客在寻味。

酱板鸭啃起来,酣畅入味,想象一边观江景,一边漫度时光的惬意,也是尽在绝味中。

好吃的真的太多太多了,只有亲自来体验一盘,才能尝尽元通美味。

如果你想感受正宗的古镇宁静,那就来元通吧!鸡鸣狗吠的日常里都是这里最生活的表达。

幽静的慢生活,一切都是古镇该有的样子~

-End-

了解更多小镇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