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旅游市场上,也有很多像这样借文化而成功的典范。没有沈从文的《边城》,凤凰古城绝不会有如今这样的知名度;没有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也很难在没有作任何宣传的情况便驰名中外;就连一部反响平平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也让外景地重庆武隆火了一把。总之,一部成功的文化作品,其对旅游的宣传效应是花几亿甚至几十亿打广告也比不上的。
回过头来说到阆中旅游,阆中旅游诚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放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比较一般,知名度还不高。这里面固然有交通不便、起步较晚等因素,但缺少文化方面有份量的“推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阆中历史悠久、地位重要,自古以来来来往往的文化名人也不在少数,可是遗憾的是却没有诞生一部有足够影响力的文化作品,直接导致了阆中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
以杜甫为例,在阆中的时间倒是不短,写的诗不少,《阆山歌》、《阆水歌》也堪称佳作,却少了一首像“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家喻户晓的作品,在宣传上也没法将杜甫作为一个很好的卖点。试想,如果杜甫的著名诗作有一首能与阆中挂上钩,那将省下多少宣传的力气啊。
更让人遗憾的是,就在最近这些年,阆中本来有两次借助文化名人打出名气的机会,却都阴差阳错地与这两位文化名人失之交臂,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其一是著名画家陈逸飞。陈逸飞作为画家的成就无庸多介绍,他的油画作品曾长期保持中国油画海外拍卖价格的纪录。江苏周庄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古镇”,就与陈逸飞有着密切关系,上世纪80年代,陈逸飞在周庄画了38幅作品,其中一幅以周庄双桥为题材的《故乡的回忆》,把周庄介绍给了全世界。
年9月,陈逸飞来到四川后,曾专程前往阆中,计划为阆中古城创作系列油画,打算借他的影响,将阆中推向全世界。可是这一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年4月10日,陈逸飞在上海猝然去世,享年仅59岁。(年4月11日的《成都日报》以《陈逸飞在四川有两桩未了心愿》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由于陈逸飞先生去世得太突然,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在他的计划中,将对阆中古城做一个怎样的呈现。我们只能想象,借助陈逸飞先生的生花妙笔,阆中古城就算不能像周庄一样迅速声名鹊起,也一定能大大扩展阆中在艺术界的知名度。
如果说陈逸飞先生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那么另一位文化名人谢晋与阆中的擦肩而过就更让人惋惜了。
著名导演谢晋曾计划以川剧为题材,拍一部“收山之作”,这部计划中的电影定名为《江湖祭》。年和年,年逾八旬的谢老曾四次来到阆中,先后到古城、金垭、河楼、妙高等地选景,最后敲定电影的主要场景在古城对面的南津关拍摄,据谢老讲,这部戏80%的内容将在阆中拍摄,用川菜、川酒、川人、川剧演绎“江湖祭”。
据说谢老对阆中作为选景地非常满意,甚至连拍摄期间的住地都看好了,阆中方面也对谢老一行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高规格的接待。后来,《江湖祭》由于资金和拍摄等方面的问题,无法按照原计划开机,拍摄计划搁置了一段时间,直到年10月18日,谢老在浙江上虞参加其母校浙江省春晖中学建校周年庆典途中溘然长逝,还没来得及拍摄的《江湖祭》就此成为老人永远的遗憾,其拍摄计划也从此束之高阁,虽然后来又传出要续拍的消息,但至今仍然没有下文。
如果《江湖祭》能够顺利拍摄出来并上映,必定对阆中的旅游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这部片子能够票房大卖或者在国内外获奖,甚至有可能省去阆中至少十年的宣传工夫,然而这一切都能只存在于想象中了。
接连两次都与宣传阆中的大好机会擦肩而过,而且都是由于突发事件,说起来阆中的运气也确实差了点,“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只愿阆中在以后能够再有类似的机会,并且能够牢牢抓住,不要再留下再一次的遗憾。
小编混到今天这碗饭,全靠你点!
领导说,你下方点一个zan,小编工资就涨1毛!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