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文都新辉煌成都以建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m.39.net/pf/a_6285091.html

年12月,成都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功当选年“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这座拥有多年城市文明史和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作为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入选城市均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和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更被赋予了促进东亚文化交流与互学互鉴、促进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期待。十年来,“东亚文化之都”不断地摸索、创新,在一次次转型升级中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竞相争夺的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而成都荣幸地成为十年节点之后首个当选的城市,是荣耀,也是责任,更是机会。

成都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出席会议并授牌,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丽接受授牌

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文化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对我国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战略部署,令我国文化和旅游业界倍感振奋,也给成都这座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成都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把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可谓适逢机遇,成都借建设“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契机和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成都活动年的举办,将“东亚文化之都”殊荣升华成为成都走向国际化的新平台和重要抓手,充分实现了“东亚文化之都”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立足天府文化,展现最富特色的城市形象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着多年文明史。多年来城址未移,多年来城名不改,这在全国独一无二。数千年间,成都平原孕育了金沙文明、诗歌文化,对东亚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三国文化、蜀锦蜀绣、大熊猫等靓丽的“成都名片”也在全球掀起时尚潮流。借助“东亚文化之都”这个国际IP,成都开展系列活动,用自己最富特色的文化语言与世界“对话”。

成都远洋太古里

今年8月,作为成都建设“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之一“东亚文化之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文旅影像展及相关配套活动先后在韩国首尔、釜山以及日本东京举行。影像展中,成都15位摄影家的50余幅精美摄影作品,通过“在成都遥望雪山”“天府之国”“市井·烟火·幸福成都”三个单元,向日韩民众展示了公园城市宜居的美好画卷,开启了一场跨越空间的对话。“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古老诗意就是成都的现实胜景,东京市民小悠在观展时忍不住赞叹“成都真的和大诗人杜甫诗里写的一样,推开窗户可以看雪山!”

雪山下的公园成都,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多年的文明史和多年的建城史,积淀了特质鲜明、底蕴厚重的天府文化。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人文胜迹享誉中外,川剧、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川菜、盖碗茶等饮食文化蜚声海内,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都是成都开展城市形象传播的实施载体。

除了影像展外,三国文化、川剧、川菜再次成为了成都与日韩人民开展交流的绝佳媒介。在韩国,《韩国与四川成都的历史文化对话》专题讲座及“于天府,见三国”成都“东亚文化之都”主题活动先后在首尔和釜山举行。在日本,“烟火成都·食味天府”川菜文化美食体验和“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成都·川剧变脸艺术世界对话”两场极具互动性和体验性的活动依次开展。整个活动线下观展人数近4万人次,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文创、新华社、日中商报、共同社、法新社日本、韩联社、韩国先驱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知名媒体刊载,逾千万名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参与了活动讨论。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静谧诗意的杜甫草堂……近日,成都地铁1号线、5号线、9号线站内,“东亚文化之都”相关的视觉影像引人驻足,仿佛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文明与诗意都徐徐展开。

成都地铁站内随处可见与“东亚文化之都”相关的视觉影像

成都在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期间,一方面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优势,向外推出最富特色的城市形象,扩大“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让文化为城市“铸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擦亮最富特色的城市底色。目前,成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金沙、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沙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启动了成都自然博物馆、金沙演艺综合体等一系列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市博物馆达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另外,成都依托天府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更新,成功举办7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让历史文化绽放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精神。从蜀风雅韵的天府古镇,到绿意盎然的川西林盘;从游人如织的博物馆、音乐厅,到食客盈门的川菜馆、咖啡店……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日起日落之间、一呼一吸之中,迸发出了蓬勃向上的城市活力,渲染出天府文化的持久魅力。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与黄金面具

推动文旅融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十年也是东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东亚,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拥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巨大的客源市场潜力和知名的旅游品牌,具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和重要支撑条件。十年“东亚文化之都”建设,中日韩三国在教育、旅游、媒体各方面的互相交往不断深入,中国与日、韩友好城市总数达对,三国的年度人员往来高达万人次。

此前,以三国文化为媒介,中日两国的旅游交往频繁。每年10月日本神户市都会举行日本最盛大的“三国志祭”主题活动,从年开始,已经举办了13年,每年参与人数达三万余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曾7次应邀参加“三国志祭”主题活动,并在当地开展三国文化讲座和展览。与此同时,日本神户代表团每年也会回访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并积极参加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等文化活动。

作为成都建设“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文旅举措,去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大三国志展”成为爆款。“大三国志展”作为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三国主题巡回展,曾在日本及国内多地引发热潮。展览汇集了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余件(套)精品文物,全面展示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源流,讲述富有中国气派、成都风味的当代三国志。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大三国志展”明代关羽铜坐像

“大三国志展”的火爆只是成都文博旅游悄然兴起的一个缩影,博物馆研学游成为新风尚,博物馆文创产品圈粉无数,机器人讲解员上岗,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全国7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云游博物馆成为青年文化新时尚……依托“东亚文化之都”的建设,立足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博物馆游正在成为成都旅游的一个重要风尚。

成都,中国非遗重镇,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25项、省级非遗50项、市级非遗项。成都还积极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发展非遗特色文旅经济,12个非遗文旅集聚区初步建成,成为城市有机更新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都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优势,将文化遗产转变为符合当下需求的文旅产品,发展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今年9月10日起,话剧《苏东坡》每周六在成都文殊坊妙剧场驻场演出。观看完表演,观众即可就地乘车前往三苏祠游览参观。这是成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又一次新的尝试。

“东亚文化之都”入选城市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仅来源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需要依托于良好的设施条件、优质的人居环境和浓厚的生活氛围。成都在推动“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过程中积极培育旅游服务供给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旅游生活的需要。在这过程中,一批批极具城市特色的文旅项目纷纷落地,助推了城市文旅空间的再生长。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冬季旅游的需求,助力成都市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10条旅游线路。

成都道明竹艺村

疫情以来,文体旅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和冲击,行业转型升级也在倒逼中破浪前行。成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云演出、云直播、云健身、云旅游、云综艺等网络化新型文体活动不断创新探索。年成都文创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10.4%,对稳增长作用明显。体育消费方面,成都市体育局相关报告显示,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7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6元。

在今年中国旅游黄金周“十一”长假中,成都位列“全国热门旅游城市”第三名。为实现疫情防控与旅游消费双保障,成都市一方面按照国内防疫政策,推动全市景区数字化建设,开通线上预约渠道,有效控制景区游客峰值;另一方面,不断出台扶持政策帮助地方旅企渡过难关。同时,打通YouTube、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成都云端旅游”及城市话题性营销活动,不断增大成都在海外的声量。

宽窄巷子:一面摩登都市,一面千年少城

用好国际性平台,提升城市文化对外影响力

11月18日,以“影像:前景·共蓉”为主题的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在成都天府艺术公园盛大启幕。国际摄影周推出16大展览,展出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摄影家的余幅作品。这是在成都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周期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次重磅活动。

天府美术馆-成都的“悉尼歌剧院”

深化交流交往,彰显文都之城魅力。成都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成都活动年将以“千年古城古韵多姿”“烟火成都人间锦城”“山川异域同气连枝”三大主题开展,采取“主导活动+指导活动+统筹活动”的模式,涵盖旅游、文化、体育、教育、音乐、美食、科技、经贸等各个领域,全面凸显成都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文化实力,将充分利用“东亚文化之都”平台,增进与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旅游交流。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创办十年来,各国东亚文化之都城市的文旅建设交相辉映、互融互通,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东亚文明,推动了东亚区域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交融与和谐共生,并与“欧洲文化之都”“东盟文化城市”交流对话,提升了亚洲文明在全世界范围的文化认同。

年7月3日,“超融体——成都双年展”迎来了它的第万名观众。此次展览的观展人数和展览规模,在全球双年展的历史上堪称空前。一个“融”字,意味着打破界隔、跨越边界;一个“融”字展现了成都面向世界的文化胸襟。作为国际当代视觉艺术高级别的展示活动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展览模式,双年展(Biennial)是推出世界各国最新艺术成就、反映当代世界艺术面貌和前沿探索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球文化互相借鉴、融合的枢纽。此次成都双年展,来自世界的优秀艺术作品也走进成都,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位艺术家呈献了超过件/组作品,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展览。

让文化为国际交流“搭桥”,加强对外文化交往。成都围绕“中国文化中心”的定位,以“一带一路”为桥梁,构建国际化的对外文化传播体系。先后承办了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等国际会议,开启了中日韩合作的新篇章。成功举办成都国际友城市长创新论坛、中日韩(成都)中小企业经贸创新峰会等国际活动,创新了成都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机制。成立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6大园区,搭建了中日韩产业合作的新平台。近年来,成都海外传播力攀升至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跨国文艺演出是推动世界文化价值共振的重要活动形式。年11月7日晚,第十届白鹿·中法古典音乐艺术季开幕式暨开幕式音乐会,在彭州白鹿上书院隆重举行。古老优雅的百年建筑里响起悠扬动听的古典乐音,现场灯光、音乐、建筑完美交融,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白鹿·中法古典音乐艺术季已成为成都彭州一张文化名片。

高标准办好重要节会赛事,对外展示良好形象。成都成功申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年世界科幻大会、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各类国际性高能级活动,每年有上百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成都是一座拥有多年城市文明史和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明的血脉绵延千年。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滋养出成都人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和乐观包容的人格特性。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成都通过长江水道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以海纳百川之态,荟萃八方文化。通过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成都活动年活动的举办,还有“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向世界展示中国成都的形象,奋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来源: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责编:李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