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87版《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心思缜密。
她是《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宜妃,精明能干,独得圣宠。
她就是张国立的妻子,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著名演员——邓婕。
近日,邓婕以监制身份来到新都石板滩,筹备电影《活着唱着》,寻一个川剧魂,圆一场电影梦。详细内容,听香妹儿娓娓道来~
提到川剧,总是会自然想到变脸+吐火。
它们慢慢变成了人们对川剧的刻板认知。
或许是火锅店、或许是电视网络,
年轻的小伙伴可能看过很多经典的变脸节目,
但可能不知道历史悠久的川剧早已今非昔比。
川剧在唐朝时曾有着“蜀戏冠天下”的美名,
可现在却已经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许多神秘技法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尴尬境地。
有一群川剧艺人,从一个“拆”字旁搬到另一个“拆”字旁。舞台上,他们是公子小姐、帝王将相,可用卫生纸蘸着色拉油卸完妆,真正属于他们的,只有每天几十的工资和用编织袋隔开的一张木板床。
这些艺人是“唱着活着”,而不是“活着唱着”,因为“他们不是生命不息唱戏不止,而是要靠唱戏才能活着。”
电影《活着唱着》——看中国传统艺人最真实的现状
堂鼓、大锣、大钹、唢呐
脸谱、头饰、戏服
售票处、观众席、舞台
……
历史感、年代感随处可见,这就是位于石板滩镇的金丽青年川剧团最真实的样子。
场地不大却装备齐全,舞台虽不华丽却布置精美,10块钱一场戏一杯茶。
这个能容纳七八十个观众的剧团,就是团长赵小丽川剧梦的起源。
赵小丽从小喜欢川剧,13岁便加入当时的永川大河剧团开始学戏!因为自身喜欢又肯好学,吸引了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为川剧梦而奋斗着!
然而现实生活的不易,剧团来来回回到处飘荡,分分合合,有人放弃,有人坚持!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剧团的亲生经历,才吸引了电影剧组!这就是最真实的电影题材!
剧组制片人邬宪健先生告诉香妹儿:
川剧剧团面对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遗忘了川剧的魅力,硕果仅存的古老戏剧文化,一台又一台的千年戏剧,或许只有那些古稀老人为之而奋斗。
《活着唱着》电影描述了日益边缘的剧团,在繁华的时代舞台上,川剧似乎正落寞地隐去。曲里拐弯的声调便穿透城郊乡野日渐老去的观众。然而,光鲜的城市剧场之外,依然有人在顽强地坚持,他们行走在城市边缘或偏远乡村,简陋的舞台、道具和台下欢快的笑脸对比鲜明,让人震撼。他们走着唱着活着,不只因为川剧是他们谋生的技能,更因为“世上有需要这份快乐的人”。
邬先生感慨万千地说:“看戏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了,或许你看到他今天还在看戏,明天就……”
为什么选景新都选择石板滩金丽青年川剧团
邓婕女士告诉香妹儿:
“因为我小时候也经历过剧组的生活,我能懂是什么样的感受。这里本身就是故事,最真实,我们的演员都是这里的川剧表演者,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影视表演,但是他们演的就是他们自己,我很期待!”
曾经拍摄《红楼梦》邓婕就来过新都,她告诉香妹儿:“新都变化真的很大!以前从成都到新都开车要很久,现在一条高速转眼就到了。”但是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是升庵桂湖公园、《芙蓉花仙》……
邬先生还补充道:“新都好吃的也特别多,未来拍戏几个月,可以尝遍新都各色美食!”
灵感来源成都本土纪录片《民间戏班》
早在5、6年前,成都的摄影人和纪录片人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