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节看泸州河川剧的坚守与传承,川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赤水河,清又清,一双草鞋万里行。漫漫征途播火种,点亮黑夜满天星……”7月1日,由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以下简称泸州市非遗所)带来的川剧《赤水河畔》在群星剧院上演,来自泸州的川剧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带领观众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相隔万水千山之中的绵绵情意。

▲7月1日,川剧《赤水河畔》在群星剧院上演。

以小见大,展现红军英雄气概

川剧《赤水河畔》讲述了中央红军某部一渡赤水进古蔺后,知民疾苦,匡扶正义,救苗族少女春秀,团结以罗二虎为代表的苗汉同胞,与民团和国军展开一系列智勇搏斗的故事。这是该剧第一次出川演出,不仅为重庆观众展现了红军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还让其感受到泸州河川剧的独特魅力。

▲川剧《赤水河畔》剧照。

当晚7点30分,伴随着一阵激昂的川剧打击乐,曲折蜿蜒的赤水河呈现于眼帘,川剧《赤水河畔》拉开了序幕。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赤水河畔》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剧组用大量细节向观众传递动人的力量。在剧中,演员们将多个小人物演绎得生动且自然,整齐的演出阵容和精彩的唱念做打翻,无不透露出演员们扎实的基本功,主角唱念动情、配演做打严谨、群角舞姿认真,配合着精美的舞美和音乐,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负重前行,向红军战士致敬。”家住石油路的市民胡蝶对重庆日报记者说,整部剧没有刻意煽情,但故事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已让她潸然泪下。

守正创新,让古老川剧符合现代审美

泸州河川剧是川剧的流派之一,主要以高腔戏为主。但,在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所长包靖看来,泸州河川剧的声腔与长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川剧《赤水河畔》剧照。

长江是川剧的摇篮,湖广填四川让众多的戏班沿长江逆流而上,带着诸多地域的戏曲声腔,来到巴蜀大地。泸州水系发达,移民足迹频繁,陆上走马贩盐,水上航运不断,引得各种戏剧争相来泸州上演。艺人们“跑滩”,沿江河水道、盐道流转,到各个戏码头演出,地区之间的戏曲艺术交流较为密切。

▲川剧《赤水河畔》剧照。

作为有名的川剧戏窝子,泸州诞生了不少历史悠久的戏班。其中,不乏有鹤龄班、庆华班这样对川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戏班。不仅如此,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任庭芳、王玉梅等优秀川剧表演艺术家从这里走出,为川剧艺术发展带来了活力。

▲川剧《赤水河畔》剧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泸州河川剧在当地的文化和水土气候的影响下,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包靖表示,比如,此次在渝上演的《赤水河畔》就是在保留泸州河川剧高腔的基础上,还大胆引入了古蔺花灯、苗族歌舞、船工号子等具有泸州特色的非遗元素,引得观众连连叫好。“去年,《赤水河畔》在泸州首演的时候效果非常好,后来我们又对剧目进行了新一轮的提档升级。”据包靖介绍,在剧中他们还将传统川剧打击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使该剧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川渝两地联手,让川剧再现光芒

“传承不陈旧,创新不离本。”在谈及川剧的传承与创新之时,包靖十分强调守正创新的重要性。“在传承上,我们已经在为恢复个经典剧目而努力,还通过开办传习基地,激发年轻人对于川剧的热爱。”他表示,在泸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川剧、爱上川剧,并主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与创新者。比如,在排演《赤水河畔》之时,他们就大胆启用新人,乐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16岁。

在包靖看来,四川和重庆历来都是川剧发展的重镇,两地的川剧艺术发展长久以来呼吸与共。“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两地本土萌生的戏曲艺术,川剧也迎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包靖说,这些年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经常来重庆交流演出,也邀请重庆的川剧院团到泸州演出。两地川剧院团在原有基础上加强互动,一定会让川剧重振旗鼓。

此外,他更期待重庆、四川两地各界人士都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