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交流丨围炉影话影像策展工作坊

北京雀斑医院电话 http://pf.39.net/bdfyy/bdfhl/211212/10062526.html
                            

在过去的三年中,UCCA携手张献民分别在年8月、年7月和年9月为学员连续呈现三季的电影大师班“夏季电影风”。作为一套集讲授与观看为一体的电影集训课程,在七天中连续展现和讨论电影制作中的七个重要行当:制片、导演、编剧、摄影、剪辑、表演、美术、声音设计,以及年新增的策展和电影音乐。

作为策划人的张献民,邀请了众多电影导师,收到学员热烈反响。年电影导师阵容:电影制片菲利普波伯、电影导演吕乐、电影编剧鲍鲸鲸、电影美术彭少颖、电影剪辑周新霞、电影摄影刘勇宏电影演员吕星辰;年电影导师阵容:电影制片王易冰、电影剪辑周强、电影导演谢飞、电影编剧阿美、电影声音设计李丹枫、电影表演郝蕾、电影摄影余力为;年电影导师阵容:电影制片市山尚三、电影美术霍廷霄、电影导演耿军、电影摄影徐伟、电影策展人马可穆勒、电影音乐裴曼雅茨达尼安、电影剪辑孔劲蕾。

“夏季电影风”电影制片导师菲利普波伯与策划人张献民,摄影:黄实。

“夏季电影风”表演导师郝蕾与策划人张献民,摄影:黄实。

“夏季电影风”导演导师谢飞与策划人张献民,摄影:黄实。

“夏季电影风”电影策展导师马可穆勒与策划人张献民,摄影:影小P。

年已过了燥热的夏天,俨然来到寒风呼啸的冬天。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不断尝试,几经波折,最终今年的电影工作坊将以全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张献民依然作为我们的核心策划人,除此之外,我们将携手匈牙利驻华大使馆、德国电影节、哥德堡电影节聚焦“策展”这一主题,在电影和艺术影像上,试图梳理和总结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到目前为止的艺术电影和艺术影像的策展和展映情况。

“夏季电影风”电影音乐导师裴曼雅茨达尼安、电影制片导师市山尚三、电影剪辑导师孔劲蕾与策划人张献民。

以介绍为主,学术为辅,汇聚相关电影节策展人和各国使馆电影活动组织者,希望通过邀请电影节/展和艺术影像策展人、制片人、导演等这些幕后推手,让大家从更为宏观、更为多元的角度了解一个电影节、艺术影像展、电影活动背后的策展肌理。

“夏季电影风”活动现场,UCCA报告厅,摄影:黄实。

“夏季电影风”活动现场,UCCA报告厅,摄影:黄实。

本次活动将在12月4日(周六)、12月5日(周日)、12月11日(周六)和12月12日(周日)集中呈现。其中,前三天主要集中展现各位电影/艺术影像导师关于北京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华语选片、奥斯卡纪录片选片、以及各艺术节展的策展理念分享,最后一天我们将设置成特别单元,免费开放给学员,由德国电影节的安珂分享近些年德国电影节在中国的情况;由匈牙利使馆电影策展人艾登分享匈牙利布达佩斯短片节的展映情况;除此之外,还将有哥德堡电影节策展人的VCR分享,以及由OlaJohansson分享的关于伯格曼电影在中国展映的VCR等。

“夏季电影风”活动合影,摄影:影小P。

“夏季电影风”定制衍生品。

在这四天的影像工作坊中,我们将在12月4日(周六),在UCCA下沉空间举办线下开幕酒会,12月12日(周日)活动最后一天,我们也将呈现由德国电影节、哥德堡电影节联合赞助的闭幕酒会。我们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个与众不同、特别美好的影像工作坊。

“夏季电影风”开幕酒会,摄影:影小P。

“夏季电影风”开幕现场,摄影:影小P。

,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围炉影话,探讨“影像”策展。

以下是来自张献民的卷首语:

影像策展辨析

一、影像

影像大体是“活动影像”的意思,包括其中流动的声音。辨析它的所指、比如pictures不应翻译为图片,它的复数可能指向图像的连续流动。

二、策展

“策展”就更没有办法辨析,怎么说都是错。下面给出几个版本,它们可能都同时是对的、也是错的,需要阅读者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去辨析。

这些议论或思考并不只来自于我,部分来自最近我接触的影展策划人和组织者们,如吴漫、杨洋(有三个杨洋,一个是北京百老汇的经理,另一个推广丹麦电影、还有一个做海外影片版权运营,这里特指的是第一位)、杜海滨、马可穆勒、陀螺、沙丹、董冰峰、王庆锵、陈玲珍、肥罗、李姗姗、孟中、李迅、吴觉人、姜娟、潘思夷、徐铮、林立、ladymidnight、佟珊、徐鸢、高达、苏七七、丁大卫、王垚等。

更久远一点与境外人士的讨论也对这些概念和概念的运转帮助很大,如金智士、林木材、Jean-PierreRehm、Marie-PierreDuhamel-Muller、ClaudiaLangsberg、Pierre-HenriDeleau、ClaireAguilar、MarieKerr等。

所以,虽然是我写下此文,但一定程度上我只是笔录,它可能代表着不同人的顾虑和看法。

判断

1、策展是与收藏紧密相联的,与艺术(指扩展态的美术)只需要私人收藏相比,电影收藏往往只能由公立机构进行,因而有国家权力色彩,换言之,任何国家的电影资料馆收藏的,就是电影,而不进入那个体系、只在私人收藏中的,就是当代艺术的影像部分。以这种区分法,我们也会看到大量不在收藏体系中的影像,目前主要有电视节目和网络视频两类,比被收藏的数量巨大很多。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可以被收藏的与不可以被收藏的是针锋相对的。策展如果与收藏紧密相联,不只是售卖的条件和价格,还在于可能被策展的同时也必定是可能被收藏的。这就意味着它有一套或几套价值判断体系,比如至少有一套金钱的判断体系、一套非金钱的判断体系。

2、策展可能只是当代艺术内部的概念,电影界如果对此词进行引用,有不妥当的嫌疑,可能只是因为电影界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词。“策展”二字拆分为“策划、展映”更好了解一点。原来电影界使用“选片人”这个词,它对应的英文programmer是“排片人”,这两个词的差别、比如有视角差异,“排片人”是指这个人以影片为工作的客体,“选片人”暗含的是影片的创作者或制作公司等待被别人挑选,仔细分析下去,之间的差异意味深长,包含着对电影的不同寄托。假以时日,如果研究、产业、讨论继续前进,最终我们会选择策展、选片、排片三个动词之一,还是另造一个新词,将体现大家对此行为的集体理解。词语的漂浮或不确定性还是蛮让人兴奋的。

提问

1、在创作者/制作公司与观看者群体之间,有一些中介,如发行方、影评人、放映员等,现在策展人也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希望平和发展的话,是否应该由这些现成的中介人士去更多地担任策展工作?评论与策划工作在不同行业中都有高度相关性。影像策展在发展中、一定重复这一人力资源路径吗?存在从放映员步步上升为策展人的途径或可能性吗?

2、盗版,除了道德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相反,一直尊重版权,虽然没有法律问题,但就一定没有道德问题吗?

3、如何理解群众、观众、人民、消费者等群体概念?这些概念是否包含着歧视?我们有修正这些概念的可能性吗?

4、影像策展/影展策划和排片,是否就是脑力劳动?需要体力好吗?比拼力气、知识、趣味、资源、职位还是社交网络?有社恐的人、有见识却没钱的人、不懂外语的人干得了这工作吗?导演多数趣味强烈而狭窄、是否主导影展会偏向?如何避免或甄别主办者过度照顾自己人的倾向?

5、以后是否每个城市都有影展?每个月或每个星期都有影展是否会变得比较可怕?艺术电影的发行能跟得上/匹配影展的增多吗?

6、作者论早就称为主流理论了吗?理想的影展完成的任务能大而全地包括产业分析、影片分析、作者分析、社会分析吗?

所有这些疑问,如果能提出,目的并非要全部解决,即使再过两代人,这些问题也不可能全部解决。但是,我想,一系列讲座/对话/问答,能使这些问题更加透明化,也可能引出更应该提出的问题。当然,如果我成功地组织了这系列讲座和对谈,起码里面的部分问题,我会尝试从讲师或对话者那里得到一些证据或结论。同时也希望听讲者带着疑问来,带着满足或更大的疑问离开。

三、辨析

“辨析”二字,我遵从唯识论,指的就是找到混合型两物的分界。

最后,说说我对UCCA的看法。

这是一个艺术机构。艺术机构是由人操持的。它的历任馆长、历任公共项目负责人,我都认识,在它的各个阶段都有合作。作为主场,来光顾它的人群、比操持它的人们,更多引起我的注意。

UCCA的光顾者在第一个阶段还是很朋克的,就是衣服颜色多样鲜艳、款式无法定义、头发像是好几天没洗了。摇滚界有“净衣派”(又名哼唧派)与“污衣派”(又名嚎叫派)的说法,那么这些光顾者就受到工业废土风格的影响而接近污衣嚎叫派。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净衣派可以去的地方多,污衣派地盘少。而且那个年代还有朋克,现在基本没了。因为那些形象的人在公共视野中几乎看不到了,所以我给出相反的例子:我个人认为是在此背景下,当时馆长们定下保安们必须穿西装,因为这样保安与顾客就会明显地分为两个群体。

后一个阶段就是文艺青年刷存在,那还是刚有微博的时候,那批人的一部分现在走向了养生、移民、暗中愤怒但自我调节等,就是采取了旁观的姿态。这部分人对我很重要,因为他们多数很尊重我,可能是感觉尊重我就像尊重他们自己的青春的那点念想,不像朋克群体,都不知我是谁。这个阶段在展览之外、公共活动增加了,包括放映。

再后来由于当代艺术在发展,UCCA变成了一个学习场所,光顾者年轻化了一点,开始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了,展品或讲座未免需要收敛一点。大家拿出相机手机(偷)拍最昂贵的那几幅展品,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在现场议论一番。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出现了大量海归光顾者,他们多数是利用假期考察一下国内的艺术和展映发展到什么地步了,这批人很好奇,爱提问。有的场次1/3是海外临时回国的人。那也是UCCA各种放映最多的阶段。它的报告厅能坐满甚至排队。

再后来就到了现在,UCCA是网红打卡的地方,就是又回到了刷存在感的阶段,只不过现在都是短视频。不止民间行为,我还碰到过几次央视在那里拍摄。如何肯定是央视的?一个是它人多,说、摄、录、看器材的、抱衣服的、拦住我不让过去的,六七个人,还有就是主持人特别能说,都是长镜头的风格。短视频的主播就不行,记不住词,所以镜头都特别短。顺应这个潮流,UCCA现在以高质量、存在感强的大展为主,同时也满足了网红们打卡的需要。公共活动的数量略有下降,以谈话/讨论为主。

疫情之下,在家里健身,挺好。在家里看书看片,也行。如果出门,参加的活动最好能提供思想减肥、知识更新、激活情绪、完善链条、拓展视野等作用,此乃应有之意;但最好兼具交友、自拍、购物、涂鸦、小酌、排队等自选动作,自己给自己一个高分。

张献民

年11月

黄亭子静夜发呆

活动流程

.12.4(周六)

电影节/展策展

13:00-14:00

王庆锵、张献民:

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节是否互相需要?

14:00-14:30提问交流

15:00-16:00

陈玲珍:征案与创投——华人讲述中国

16:00-16.30提问交流

17:00-18:00

张献民:中国目前展映活动的四层架构

18:00-18:30提问交流

18:30-19:30开幕酒会

.12.5(周日)

跨界策展/艺术家看策展

13:00-14:00

邱炯炯、房方:

画家拍片、经纪人怎么办?

14:00-14:30提问交流

15:00-16:00

董冰峰:“展览电影: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电影”

16:00-16:30提问交流

17:00-18:00

李睿珺:“终剪与首映:我参加的电影节”

18:00-18:30提问交流

.12.11(周六)

艺术电影策展

13:00-14:00

沙丹:中国及各国电影资料馆的

展映策划介绍和分析

14:00-14:30提问交流

15:00-16:00

黄旭峰、王子剑、谢萌

谈与电影节的关系

16:00-16:30提问交流

17:00-18:00

青年影展策展人

王缃意、佟珊、吴漫谈策展实践

18:00-18:30提问交流

.12.12(周日)

国别影展策展

14:00-14:05

哥德堡电影节策展人谈:

北欧最大的电影节的选片特色(VCR)

14:05-14:10

OlaJohansson谈伯格曼电影

在中国的展映(VCR)

14:10-15:30短片单元

15:30-16:00

匈牙利驻华大使馆艾登:

布达佩斯短片展的策展特点

16:00-16:30

德国电影节安珂:

德国电影节近况以及在中国的展映

PS:活动流程可能有变动,具体以活动当日为准。

关于嘉宾

沙丹

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

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电影史研究者、影评人,长期从事艺术影院管理和节目策划,多年负责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工作。学术研究方面偏重于华语电影历史与批评,著有《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等。

李睿珺

导演

自年起先后编剧导演了电影《夏至》《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路过未来》,影片先后入围了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等多次国际国内影展,并获得多项国际国内重要奖项及提名。

王庆锵

柏林电影节华语地区选片人

香港国际电影节曾兼任节目策划与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总监,现任电影业办公室(FIS)总监。也是柏林电影节的华语地区代表。

陈玲珍

奥斯卡纪录片选片委员

奥斯卡纪录片选片委员,CNEX视納华仁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致力于发掘人才,支持和推广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化。监制和制作的电影和纪录片达数十部,其中纪录电影包括获得威尼斯影展地平线最佳纪录片的《》,金马奖最佳纪录片《音乐人生》《街舞狂潮》《大同》,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评审团大奖《少年小赵》,荣获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新人单元评委会大奖、并入围圣丹斯影展世界纪录片单元的《塑料王国》,以及获得FIRST青年影展最佳纪录片的《棒!少年》等。

董冰峰

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今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副馆长?北京OCAT研究中?学术总监。同时也担任多个艺术机构、艺术理论丛书和影展的学术委员、主编与国际评委。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和亚洲艺术文献库“何鸿毅家族基?中华研究驻留奖”()。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曾担任AAC艺术中国、?湖国际纪录?大会(IDF)、台湾国际录像艺术展(TIVA)、?德?国际纪录?片电影节(DocumentaMadrid)与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终审评委。

房方

星空间画廊创办人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曾策划“下一站,卡通吗?”、“坏孩子的天空——70后的问题青年”、“找自己”、“亚洲不安之旅”等展览,自诩为“当代艺术推销员”。

邱炯炯

导演、艺术家

一位跨越独立电影和绘画两条线索展开创作的艺术家。电影作品包括《彩排记》()、《黄老老拍案》()2部短片,以及《大酒楼》()、《姑奶奶》()、《萱堂闲话录》()、《痴》()、《椒麻堂会》()5部长片。从《痴》到《椒麻堂会》,完成了从早期以口述为主的纪录片到剧情片的过渡。家乡四川乐山和川剧世家的家族史是其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主题,四川方言对白也是构成其影片独特文学趣味及叙事结构的重要因素。其影片的独特性与他的画家身份密切相关,电影中存在着一种绘画性,从基于大量文本写作的剧本到高度依赖手工的制作手法,都提供了值得凝视与反复观看的体感温度。其早期影片多次入选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十佳影片。《痴》入围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第15届MoMA国际纪录片双周及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椒麻堂会》作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于项目阶段获得金马创投会议CNC现金奖、荷兰鹿特丹HUBERTBALSFUND剧本及发展基金、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WHITELIGHT后期制作大奖及法国大巴黎地区后期基金;成片于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首映,并获得“评委会大奖”。

黄旭峰

工厂大?影业创始人、CEO、制片人

工厂大?影业创始人、CEO、制片人、诗人,制作出品了《大三儿》《造访》《春江水暖》《气球》《回南天》《汉南夏日》《蓝色列车》《永安镇故事集》《一日游》《“妖怪”秘密》《所有忧伤的年轻人》《去看大海》等电影。

王子剑

制片人、黑鳍创始人、

赤角联合创始人

制片人、编剧、黑鳍创始人、赤角联合创始人。自年以来制片及出品多部享誉国际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片:毕赣《路边野餐》(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耿军《轻松+愉快》(第33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奖)、王学博《清水里的刀子》(第21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大奖)、翟义祥《马赛克少女》(第54届卡罗维发利主竞赛单元)、郑陆心源《她房间里的云》(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年由章宇,马丽主演的电影《东北虎》荣获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谢萌

赤角创始人、黑鳍合伙人

海外发行及国际制片公司赤角创始人,制片公司黑鳍合伙人,前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电影策展人。制片作品包括:陈哲艺导演《隔爱》和《热带雨》、耿军导演《东北虎》和《轻松+愉快》、阿彼察邦导演《记忆》及王沐导演《温柔壳》等。赤角海外发行作品:《大象席地而坐》《气球》《永安镇故事集》《不止不休》《盗马贼》修复版等30余部。曾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法国马赛电影节、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与FIRST青年电影展担任评委,并于年获平遥国际影展“中国电影海外荣誉奖”。

王缃意

策展人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现供职于国内某大型电影节。

佟珊

北京国际短片联展选片人、策展人

北京国际短片联展(BISFF)华语选片人、策展人、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影像研究者。曾于《StudiesinDocumentaryFilm》《JournalofChineseCinema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其他评论文章散见《南方人物周刊》、腾讯“谷雨计划”,《放映周报》等媒体。

吴漫

策展人

制片人、策展人、导演,曾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威尼斯电影节电影学院及上海国际电影节训练营入选制片人。曾任龙跃中欧制片人协会中国负责人,北京酷儿影展轮值主席等。制片电影作品包括《鼓楼西》(FrissHs布达佩斯短片电影节等)《我要拍女女色情片》(维也纳国际影展),《不存在的选择》(布鲁塞尔国际女性影展),《遗书》(首尔国际女性影展,FIRST青年影展及北京独立影像展等)《槟榔血》(首映于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下海》(首映于釜山电影节)。

安珂

AnkeRedl

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

一半英国血统,一半德国血统,是生活在中国的第三代家庭成员。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德国海德堡大学,曾是北京大学的学者。媒体职业生涯开始于ARD/德国电视台的制片人岗位,后曾在路透社北京分社以及英国的《金融时报》媒体和通讯公司工作。年与合伙人共同创办CMM-I传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担任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已有15年,曾7次在中国举办德国电影节,热衷于中德两国电影产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年,被评为亚洲媒体领域的顶级女性之一;年在联合国妇女署和CKGSB组织的女性领导论坛上发言,并主持了许多以中国媒体行业为重点的小组讨论。如今已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精通德、中、英三门语言,其双胞胎儿子是在中国长大的第四代家庭成员。曾9次在中国举办德国电影周,其中于、、和年曾在UCCA展映过;也曾于年11月与UCCA、阿那亚合作“非物质:人类幻觉”的影像活动中,将纪录片与科幻片相结合的《你好,机器人》带给中国观众,本片获得年马克斯奥弗勒斯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奖项;年与UCCA合作“紧急中的沉思:人类的迁徙”的云观影中,共同呈现《最后一个柏林人》的独家首播,本片获得年伦敦独立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年曼彻斯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

艾登

AdamDanielBreuer-Zehevi

匈牙利驻华大使馆电影策展人

年至今在匈牙利罗兰大学神经语言学博士在读,精通六国语言(西伯来语、英语、匈牙利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曾为通用电气、MTV匈牙利国家电视台、匈牙利多瑙电视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色列驻布达佩斯大使馆、匈牙利科学院、匈牙利议会主席团、国际劳工组织、布达佩斯艺术厅、布达佩斯商会剧院、布达佩斯恐怖之屋、世界公众宣传局等做过同声传译。近年来主要负责优秀项目比如BUSHO电影节和在中国举办的创新艺术展巡展、及音乐教育项目。年11月与UCCA、阿那亚合作“非物质:人类幻觉”的影像活动中,将5部优秀的匈牙利短片《宇宙漩涡浴缸》《最佳游戏》《安特罗皮亚》《新式“投石机”》《噩梦先生》带给中国观众,本系列的短片均出自历届布达佩斯短片电影节,类型从动画片、故事片到实验电影,统束在一个由超现实主题所引领下的语境当中。年4月与UCCA合作“沉睡者的抵抗,梦之安魂曲”的云观影活动中,将优秀的《索尔之子》这部匈牙利电影分享和介绍给观众,本片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第73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

票务信息

原标题:《影像艺术交流丨围炉影话:影像策展工作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