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川剧,不少年轻人立刻想到的是“变脸吐火”,大家也爱用“蜀戏冠天下”来形容川剧在历史长河中的高光时刻。或许观众常会注意的是台上的“角儿”,但是在幕后,音乐是否动听悦耳、妆发是否完善都决定着一台戏的品质。在《川流不息戏台梅香》第二集中,化妆师苏俊萍、川剧琴师姜楠为观众讲述了川剧舞台背后的故事。
▲化妆师苏俊萍。视频截图
要展现川剧舞台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除了依靠演员功底,考究的“行头”也必不可少。近日,当记者走进重庆市川剧院的化妆间时,化妆师苏俊萍正在为演员“画眼”。顺着眼睛的轮廓,她把手里的画笔向上挑,狭长的黑色眼线便出现在了演员的脸上。
川剧的化妆步骤多、花样多,化妆师能做到多而不乱、富而不杂,需要相当的功力。“川剧演员需在擦护肤油、上粉后,要经过涂脂、描眉、捆头等步骤,其中有很多讲究。”苏俊萍向记者介绍,以前观众都只能看到演员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很少有机会看到他们的“变身过程”。比如,在涂脂中,小生小旦两唇须擦红,以显唇红齿白之美。须生挂有口条,嘴不露外,故不施红。
在丰富的川剧元素中,川剧脸谱是川剧的特色之一。而川剧脸谱的制作,也是一种特殊的戏曲妆容制作,因十分复杂,化妆师需要大量时间投入其中。苏俊萍介绍,川剧脸谱多以红、黑、蓝、和白四色为主要的基本色,不同的脸谱色彩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一张脸谱就代表一个角色,比如红脸的关公代表赤胆忠心,白脸的曹操代表奸诈多疑……”苏俊萍称。
琵琶、扬琴、唢呐、大钹、马锣……对于这些戏曲音乐,熟悉川剧的观众一定不陌生。但平时看戏,伴奏的乐队常常都“藏身”于舞台下方或两侧的乐池里。“半台锣鼓半台戏”,川剧音乐是川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与川剧的五种声腔平分秋色。一场完整的川剧演出,离不开川剧乐队的伴奏,演员们的吹拉弹唱烘托了剧情、渲染了氛围,与演员们的表演相得益彰。
▲琴师姜楠。视频截图
“我是5年之前进入重庆市川剧院的,任川剧琴师一职。”重庆市川剧院琴师姜楠介绍,川剧唱腔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同川剧的形成与发展一样,川剧音乐是在昆腔、弋阳腔等在四川盆地相遇、碰撞、磨合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四川本土的民间音乐的元素后应运而生的,它自成一派,不同声腔在音乐上的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昆腔是以笛子乐器为主,高腔是以人的嗓子代替乐器来表达,既有高亢激越又婉转抒情。胡琴以主奏乐器胡琴得名,而弹戏属梆子系统,又称为“川梆子”,主要以盖板、胡琴为伴奏乐器演唱。灯调乐曲短小,地方风味浓厚,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邻居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就知道了。”姜楠说在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们也在不停地练功,反复打磨,为每一场演出做好充足的准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感受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姜楠还表示在未来要继承川剧传统,守正创新,在川剧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主编吴国红
审核聂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