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酷爱川戏,是受父辈在我幼年时常带我去看川剧的影响。我不仅爱看,而且对名演员十分敬佩。凡我看过他们演出的,如江津川剧团的罗玉中(后调成都),雅安川剧团的王国仁、彭海清(艺名面娃娃)、钟深(她母亲薛艳红是难得的旦角“五匹齐”),合川川剧团的蒙国英、罗素春,南充川剧团的陈全波、周海宾、李麟尧、燕影、汪洋、孙励辉,广安川剧团的王蓉。还有成渝两地的陈书舫、许倩云、竞华、曾荣华、蒋俊甫、刘成基、周企何、李笑非、戴雪如、萍苹、蓝光临、刘芸等。他(她)们的演出真可谓百看不厌。有时为买一张门票,天不亮就去排队,买不到票就在剧场门口买“飞票”。星期天看两场(早场和中场),中午不吃饭买两个面包充饥。有次出差到成都,还请南充文化局副局长王化写过一张便条,到磨子街找李笑非帮我买了两张锦江川剧团的门票。李笑非是川剧名角,见了我很高兴,他在家门口和我摆谈了半个钟头有关川剧方面的问题,他夫人催了几次他才进门去吃饭。
我看了这些川剧名角的演出后,如痴如醉,像“烟哥”过足了瘾,长工“打牙祭”一样的舒服、安逸。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便是“宁可不吃饭也要把戏看”的人了。
我这个戏迷,青年时代内心里想的是能和这些演员哪怕是说上一句话或握一下手,那也是无上的光荣。平时看见有人给名角敬烟或出门时当“跟班”我也十分羡慕。薛艳秋在南充川剧团教学演出《贵妃醉酒》,剧团的陈宗林陪他上街,帮他提挎包,我恨不得也变成陈宗林。解放前成都学生热捧王国仁,买站票也要看他唱戏。只要说王国仁的戏演得好,门口卖卤肉的就要给他多切几片肉。要是说王国仁演得不好,就要扣斤压两。陈书舫一身青坐黄包车出街,后面跟了一群骑三星牌自行车的学生,表示对她的热爱。我对这些追星族十分钦佩,也更加崇拜这些名角。如雅安川剧团彩排《十五贯》后请我参加座谈会,我在会上发表了一些观后感,他们文化局的科长很感兴趣,主演兼导演的王国仁也请我吃饭,彭海清两次和我谈心。蓝光临来南充教学,恰逢他师妹王蓉在百乐门茶社打座唱,观众请他清唱一段,他马上就唱了一段《佛堂升天》,观众全体起立致谢。王蓉请他吃饭,我也参加,我给他唱了一段京剧《五家坡》,他听得很专注。胡联华(著名男旦)到南充演出天太热,我送电扇到他宿舍去,他喊我熊伯伯,赠送他签名的舞厅唱歌的照片和戏装照片。困难时期我还给汪洋买过瘦肉和广柑。孙励辉和蓝光临在南充合演《营门斩子》,我写的评论在《南充日报》上发表后,给她送报去,她送我走了两条街表示感谢。
可见我也算得上是追星族了!现在我已是耄耋之年,追星行为也没有过去那么狂热和卖劲了,但我还是在追,我大都用投稿的方式去追,在报刊上颂扬他们演出的风采。我希望川剧越唱越好,新的追星族就会越来越多,我相信普及川剧,繁荣川剧的时候来日不远了,特此附打油诗一首。
繁星闪闪永放光,世人追星非寻常。芙蓉城里传喜报,“梅花”盛开遍地香。(熊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