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李白在长安送别友人王炎,劝君入蜀地三思而后行,只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易守难攻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去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但终究是劝不住的。这蜀地,从古至今,不知阻挡了多少人的脚步,但如今享有美誉——“宜居城市”的成都的所在地也是四川,我们真的了解四川吗?
蜀国
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不是“四川”,人们唤它作“蜀地”,书信落款处,是心心念念米酒飘香的蜀地啊!
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还在流传着,那关于蜀地的文化呢?今天笔者想翻开历史,梦游家乡,重回四川——蜀国。
“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现在太过久远的历史依旧找不到了,如今最早的可寻觅的记载,只能借助《华阳国志·蜀志》,这里记载的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让我梦游蜀国。古蜀人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依赖长江支流发展起来,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
看到此处很难不想起李白的《蜀道难》,“蚕丛及鱼凫”,蜀山氏是一支古老的部族,生活于岷山之中,又称岷山氏。很幸运,《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到:黄帝之子昌意取蜀山氏之女昌仆,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每一个时期的文明,都有各自的传说故事,许是天然的地理位置原因,加上古代的交通不发达,蜀部落一直是先秦时期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部落。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川像是一条热带鱼,但是在最开始,蜀国还是一块小小的土地,由于历代王朝的开疆扩土,疆域一点点变大,到了战国时代,古蜀王国疆域“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成为中国西南的强国。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就有来自蜀国的,比如三星堆文化。在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文物的风格与同时期中原一带的文化迥然不同,同时文物的精美也表明古代蜀人达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程度。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玉器都显示出了当时精湛的工艺。这些历史文化遗址作证了古蜀文明,而古蜀文明又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历史记载到公元前年,关于蜀国的故事就断开了,此后,这片土地以另外的身份继续存在下去。
蜀国到四川
四川一词,最早可找到的记载来自北宋咸平四年。在四川地域,宋代先是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起来,再分为四路,包括成都府路(初名“益州路”,后改名)、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谓之“川峡四路”,又总称为“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
而“四川”用于省名,是在元朝。在元朝的行政区划制度中,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或者简称为“省”。年,元朝将蜀地一代设立行省,命名“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设四川行省,再简为“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省”这个名字正式载入历史。之后,“四川”一词一直沿用下来。元代以来,四川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大致确定了疆域面积,形似热带鱼了。
在近代,因为政治原因,四川也一直处于变化当中。民国元年(年),四川军政府改组为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省会设在成都府。民国七年(年),由于军阀混战,四川实行防区制,民国十七年(年)9月,成都市政公所改建为成都市政府,为四川省会。同年,废除道制。年曾将四川省分为四川和西康省,年西康省撤消,除金沙江以西划归西藏外,全部并入四川。
年行政区划调整,又将四川分为四川省和重庆市。时间的沉淀,让四川不再是原来偏居一隅的蜀国,它有了全国宜居城市之一——成都,被选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也作为西部经济发展龙头带领着西南经济不断发展;被还有著名的双一流高校,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还有一代代的四川人,将遥远的四川文化传承了下来,把川剧的变脸、吐火、高腔曲牌等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一窥四川不一样的面貌。
袁史有话说
因为有了那四条路,接通了偏僻蜀国和其它八方,再加上简简单单的“川”,汉代扬雄的《蜀都赋》说:“凝水流津,漉集成川。”按宋人章樵《古文苑》的解释,众水“凝注为大泽”,“渗漉潜行”,“会合众流”而成为大川,故称为“川”,江水也就称为“川江”。故此二字组成我家乡的名字——四川。
若你想有一场旅行,就定在四川吧。你会喜欢四川到处慢悠悠的生活调调,早上出门打太极,下午打麻将,还有热闹夜市上的小火锅;你会喜欢热情的大爷大妈,在给你指路时用极具穿透力的嗓门配合着蹩脚的川普,生怕你听不懂...你会喜欢这个千年万年来长江滋养着的城市的。
参考资料:四川得名的文化解读作者:谭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