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成昆》剧照李燕摄
年12月,我受邀到温暖如夏、艳阳高照的攀枝花,观看了现代京剧《浩然成昆》。该剧讲述了当年修建成昆铁路的退休工程师李琴,来到儿子和孙女的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工地,回忆起当年参与三线建设、修建成昆铁路的往事,历史与现实交替出现,情节感人,表现了铁道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当晚的攀钢大剧院,座无虚席,当年成昆铁路修建的火热场景,非常真实感人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编演成昆铁路的戏,对四川人来讲,具有很强的贴近感,剧中人物情节虽然是编剧虚构的,但故事却是对当年铁道兵修建成昆铁路艰苦生活的真实反映。成昆铁路的建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个大事件,年长的成都人应该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成昆铁路通车之前,从渡口(攀枝花)到成都,多公里的路程,要经过反复的转乘汽车,翻越崇山峻岭,一路险象环生,经常有塌方和断路的事情发生,大多数时候需要折腾一周的时间才能到达成都。
成昆铁路是当时世界上地形最复杂、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全长公里的成昆铁路,共牺牲了余名建设者,如果从单位里程上讲,其牺牲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川藏公路的修建,我们应当永远记住那些建设者和牺牲者。
剧中李琴一家三代投身成昆线的建设,老虎连连长孙大民,在成昆铁路建设中,与李琴擦出爱情火花,在工地上结婚,最后为抢救战士献出了生命。当年的渡口,现在的攀枝花,可能有太多这样的家庭,有很多这样的感人事迹。
老年李琴开幕上场唱到“山河不改旧模样,但有故人寄心上”,演出从老年李琴的回忆开始,回忆的闸门打开,一下就把观众带到了当年的火热工地。随着工程进度,险情不断,李琴一起入伍的同学王曼牺牲了,老虎连战士小山东牺牲了,丈夫老虎连连长孙大民牺牲了。
京剧的唱腔首要的功能是抒情,剧中主要人物在情感受到极大冲击之后,一定需要大段的唱腔,来淋漓尽致地宣泄情感,编剧在创作的时候对“核心唱段”反复推敲,唱腔作曲对“核心唱段”巧用心思,再通过演员一唱三叹的深情演唱,观众才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享受。剧中孙大民为了救援王曼和小山东牺牲后,李琴那一大段唱腔,非常符合她当时的心情和境遇,也起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
“叫一声痛一声肝肠寸断,脚无根心失神泪洒衣衫。影零乱步蹒跚萍踪难问,思往事如潮涌黯星月残。谁曾想转瞬间鸳鸯失伴,携手处誓并肩犹如眼前。恨不能踏浪去陪在你身边……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改天换日建成昆,血染泪滴铸浩然,纵有群山似利剑,千磨万难志更坚。打通天堑当无憾,忠魂铁军代代相传。”
该剧的唱腔音乐由原成都市京剧团的作曲家陈磊担当,在音乐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既有传统的特色唱腔,也有创新,很多唱段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还加入管弦乐的配器,组成30多人的混合乐队,这对攀枝花艺术中心来说,确属非常难得。
四川人常常说的是“去看川剧”,但京剧戏迷常常说的是“去听京剧”,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看川剧”看的是表演,看的是情节,“听京剧”强调的是用耳朵去感受,是对京剧唱腔艺术的反复享受,京剧各种流派的形成和划分,最主要的就是因其唱腔各有特色。
传统京剧舞台以“一桌二椅”为标志,被称为空台的艺术,给演员表演预留了较大的空间,比如上山、上楼梯的表演,舞台上没有山也没有楼梯,比如开门、关门的表演,舞台上没有屋更没有门,这就是京剧的虚拟性和程式性。京剧形成于农业社会,比较擅长表现古代生活,其表演程式同现代生活有较大的差距。京剧现代戏受话剧的影响,舞台上出现大量的实景舞美,极大压缩了演员表演的发挥,最为人诟病。所以京剧现代戏常常被说成是“话剧加唱”,这些是新编现代戏需要特别注意,需要避免的。
该剧由两位年轻的女编剧李骊和杜雨汀创作,她们立足攀枝花,发现好题材,深入采风,采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现代表达方式,主题鲜明,节奏明快,时空转换非常自然,看得出有电影镜头剪辑的影子。
演员谢幕敬礼时,30多位坐在剧场前排、胸前挂满勋章的铁道老兵,起立向舞台上年轻的铁道兵也就是当年的他们自己,回以标准的军礼。正是他们那一代人,用激情燃烧的岁月,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成昆铁路建设的丰碑。
年8月,第二届四川艺术节期间,攀枝花艺术中心的川剧《此心安处》,在成都新声剧场演出,这是全国首部反映三线建设的舞台剧,今年他们又推出现代京剧《浩然成昆》。在短短的时间里,攀枝花艺术中心连续创排两部新编现代大戏,对很多大剧团都是难度极大的,更何况是地市级剧团。这次《浩然成昆》从排练到演出,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其中的困难重重,难以对外人道。他们敢打敢拼,连续出新作品,必须大大的点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