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戏台梅香昆高胡弹灯声腔艺术

开栏的话

一提起川剧,不少年轻人立刻想到的是“变脸吐火”,大家也爱用“蜀戏冠天下”来形容川剧在历史长河中的高光时刻。如今,川剧已经与重庆这座城市的现代元素融合一起,成为一张重庆闪亮的文化名片。6月29日,第五届川剧节在重庆正式启幕,重庆日报客户端文旅频道今起推出《川流不息戏台梅香——第五届川剧节全媒体系列报道》,将焦点对准台上、台下为川剧艺术作出贡献的人,听他们讲述对川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他们与川剧结缘的故事。

▲川剧演出。视频截图

生旦净末丑,昆高胡弹灯,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博大精深的川剧艺术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其中,博采众家之长的声腔艺术,是川剧的灵魂,也最能代表川剧艺术的精华。

▲胡瑜斌。视频截图

“成熟的川剧剧种包括5种声腔,即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除了灯调外,另外4种声腔都是从清代中叶起由外地传入四川的。”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重庆市川剧院演员胡瑜斌介绍,外地入川的诸多声腔,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从古至今,百姓们闻川剧锣鼓而聚集,听川剧唱腔而陶醉。它生于民间,植根在茶馆,流行于寻常巷陌,在那个文化生活贫瘠的年代,川剧为观众带来了一抹绚烂的色彩和无数美好的想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川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面临着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等艰难境地。

所幸的是,面对川剧艺术遭遇的低谷,以重庆市川剧院为引领的重庆川剧人一直在坚守。20世纪末,一批重庆川剧艺术作品在全国戏剧舞台上崭露头角,重庆、四川多个川剧院团纷纷对川剧声腔进行改良,赋予了它更多和时代相结合的艺术生命力。

▲周星雨。视频截图

“90后”优秀青年川剧演员周星雨便是乘着声腔改良的大势,进入重庆市川剧院的。“我是年进入专业艺术院校,开始学习戏曲的。”周星雨说,那时各大川剧院团都在对声腔进行改良,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精品佳作。比如,川剧《金子》就曾囊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全国优秀保留剧目、文华大奖等戏曲类所有奖项,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周星雨看来,川剧不仅要守正,更要创新,要寻找到属于这个剧种的观众。“我们青年演员需要努力去做好传承与传播的工作。”

▲白孟迪。视频截图

年,是振兴川剧四十年,也是19岁的青年川剧演员白孟迪学习川剧的第8个年头。她告诉记者,自己当年报考川剧表演班时,对川剧没有概念。直到真正接触戏曲,白孟迪才真正感受到了川剧之美。“尤其是我第一次上唱腔课,我学到了川剧的5种声腔,真是太震撼了,从此,我开始喜欢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白孟迪说,后来班上有同学排练川剧《放裴》,她跑去看同学排练,精致的扮相让她彻底爱上了川剧。“她的头饰漂亮,装束也很精美。那一刻我也想自己站上舞台,正是这种对美的向往让我坚持到了现在。”

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在重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川剧、爱上川剧,并主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与创新者。“戏好学,功难练。我们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打磨好每一个角色,希望更多观众都来感受这么美的东西。”白孟迪称。

第五届川剧节明日在渝启幕:唱响艺术双城记,共谱川剧新华章

渝两地群众同跳川剧广场舞,第五届川剧节川剧广场舞表演举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