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川剧的跨媒介传播研究

编者按: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在现代社会中,戏曲艺术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川剧作为戏曲艺术中重要的剧种,年至今,“振兴川剧”的呼声从未停止。川剧院团秉承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深化戏曲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繁荣之路。振兴是一种责任,传承是根本。川剧作为一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艺术内涵的地方大戏,在其复兴过程中已取得许多成就,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振兴川剧,传承艺术是川剧创新发展的当务之急。川剧跨媒介传播是这门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元化的媒介样式提供了川剧传播方式的支持。本文主要从川剧艺术与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介融合,重点探讨川剧的跨媒介创新传播方式。

川剧是巴蜀传统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代表,曾经经历过辉煌发展期的川剧,后又渐渐步入了低谷。上世纪80、90年代,川剧发展一度辉煌,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川剧又一度出现了复兴热潮,但因其自身原因未能得到持续的繁荣与发展。直到在21世纪的当下,川剧要想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从“传承”入手,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受众的需求,而媒介融合时代跨媒介的传播方式为川剧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媒介融合对川剧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媒介融合的传播方式逐渐形成了时代发展的主流媒体传播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实现自身价值和作用的最大化,需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传播效率和质量。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需求的提升,对中国文化戏曲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川剧作为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剧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大量受众群体。因此必须要重视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创新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来进一步推动川渝地区川剧文化的保护、继承及发扬。

(一)媒介融合时代的时代特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将报纸、电视台等多种传统媒体与网络、手机这种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它不仅是媒介形态的融合,其传播手段等多维度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也是戏曲艺术文化不断追寻创新的时代,而这一趋势也使得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媒介融合的纵深发展不仅进一步重塑了“传者”与“观众”的关系,重新定义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且催促着业界与学界重新思考“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媒介融合、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川剧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全国众多剧种中独树一帜。川剧艺术要想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走出属于自己独树一格的创新之路,必须立足自身的优势并借鉴其他地方优秀戏曲资源,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跨界整合、深度开发等方式进行有效地传播,以实现川剧艺术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川剧传播的影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四川川剧院是我国唯一以戏剧为主题的综合性省级艺术表演团体。近年来,随着川剧《白蛇传》等剧目在国内外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它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中国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其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也发生着巨大变革。

首先,川剧由生产者生产,再由传播者对其进行传播,生产者包括剧作家、剧本,戏曲演员通过自身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传统意义上川剧传播者就是剧作家和演员,但是随着网络介入,多元媒介融合,诞生了由数据库开发,网络设计等元素应融合在其中的中国川剧网,需要多个方面共同创作产生,媒介的融合,新媒体的加入让川剧与网络有更多联系,为川剧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川剧从单一的舞台表演形式转变成为多载体、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方式,其创作主体也发生多元化的转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以剧作家为主,而是向受众群体转移;其次,受众是川剧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川剧受众群体主要分为普通大众和专业观众两类,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川剧也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选择相应的传播方式。“川剧+互联网+”跨媒介融合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全新发展模式,它改变了原有的川剧传播形态,使得受众不再只局限在川剧的观看群体中,而是扩展到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人群当中,在这种跨媒介,电影、电视剧、网络媒介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之下,川剧将其原本单一、封闭的传播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让观众不仅能够享受到传统艺术带来的愉悦与满足,还能通过网络获得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最后,媒介融合这种新的传播模式提高了群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川剧跨媒介融合发展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使人们对自身的价值判断也发生着变化,促使人们不断地接受并传承川剧这一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三)媒介融合时代川剧传播的意义

川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本身所包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及鲜明地域特色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参与其中,这同时也是为川剧的跨媒介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川剧艺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面包含着无数中国人民族智慧,它反映了国人普遍的审美观念和情感寄托。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改变,电视等新媒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媒介融合背景思维左右着戏曲传播方式,一方面,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的产物;另一方面,又为受众提供了更加多元且个性化的娱乐内容,给大众带来全新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川剧艺术利用媒介融合背景下多元媒介创新传播形式的优势进行跨媒体传播,不仅能够使观众得到更为丰富全面的视听感受,还能增强受众群体间的交流沟通,让受众获得更好地了解自身及所处环境,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川剧与多种媒介融合不仅能使观众获得更大范国内的接触机会,还能够实现多种媒体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川剧表现形式,而且还推动了川剧院团建设和品牌推广工作,推动传统戏曲向现代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中华文戏曲艺术多元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利用其独特传播手段既能够更好地传承优秀川剧艺术,还能进一步增强观众群体对川剧艺术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推动川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文化建设工作。

二、川剧跨媒介多元传播方式新转向

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处于低谷时期,随后其在国家文化战略的支持下重新唤起了生机。然而,由于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使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危机。在新媒体时代下,西南地区作为戏曲艺术中具有独特表演方式的川剧,同样受到来自现代传媒技术带来的冲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以四川川剧院为代表的川剧艺术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丰富川剧的传播方式,寻求川剧的未来发展方向,多元跨媒介传播手段是川剧艺术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川剧与电影的融合传播

川剧与电影最初结缘是在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完成的《川剧集锦》是我国第一部川剧电影。影片通过对四川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音乐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成功塑造了川剧演员“白玉霜”这典型艺术形象;同时将电影语言引入川剧表演中,为观众展现了川剧独特而又感人的表演艺术魅力,从而使其获得广泛好评。随后,川剧电影便伴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而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川渝两地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川剧电影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和创新,其形式、内容等都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当时,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来自于川剧的舞台表演。年,川剧导演黄友葵执导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以川剧为题材的故事片《变脸》之后,《变脸》就成了川剧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作品之一。

在电影的作品中,很多都会送去戏曲的元素,《霸王别姬》《戏梦人生》等等,《变脸》改编自原来的《格老子的孙子》,这部原来的剧目中戏曲元素几乎没有,但是《变脸》的导演吴天明先生来到巴蜀以后,被川渝文化、川剧艺术深深地吸引,所以他在电影中加入了戏曲元素,使电影中的主人公变成了换脸王。这部电影的编剧是魏明伦先生,他是著名的川剧艺术家,魏明伦先生的加入无疑为这部川剧电影锦上添花。在完成初稿后,魏明伦和其他几位演员一起拍摄了一系列的片段。电影《变脸》的主人公——变脸王,行走江湖卖艺。他严格的遵守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当时的川剧名旦“活观音”邀请变脸王加入戏班,变脸王谢绝了。变脸绝话传男不传女,所以变脸王不得不领养了一名男孩来继承他的技艺来传递香火。但是他重金买回来的孙子狗娃竟然是个女孩,所以变脸王要赶走狗娃,但不想狗娃宁愿跳江都不愿意离开,没办法变脸王只能留下狗娃帮工。但没过多久狗娃因偷看脸谱导致火灾,而后被变脸王赶走以后落入人贩子手中,狗娃凭借自身的绝技逃走并带走了一名叫天赐的男孩想给变脸王当孙子,但因为这件事狗娃被人误以为是人贩子进了监狱,最终狗娃死里逃生祖孙二人也重归于好,狗娃成为了新一代的变脸王,也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老话。

在这部电影中始终以川剧《观音得道》贯穿始终,电影中的人物就像戏曲中救赎的主题契合,变脸王遵守祖训传男不传女,他是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影片由一开始变脸王的救赎者身份到后来狗娃成为救赎者的这一转变表达出电影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川戏的“变脸”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将其应用于电影中是一个创新尝试。电影融合川剧《观音得道》表达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影中塑造的川戏演员和传统人物之间相互交融又相互辉映,使得川剧艺术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诠释,并最终实现了这部川剧电影。电影与川剧的融合方式,不仅让观众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中国的传统艺术——川剧焕发出新的活力,对于川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川剧与电视的融合传播

电视一直是大众传媒,随着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电视剧成为比电影更为大众化的通俗艺术,而渐趋式微的戏曲艺术正努力与新出现的艺术门类相融合,重拾“重生”生存之道。“戏曲电视剧”——戏曲和电视的融合是戏曲发展之路,戏曲电视剧是戏曲和电视相结合的重要产物,但戏曲向电视剧转化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戏曲写意和电视剧写实之间的冲突。戏曲电视剧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传统戏曲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其依然拥有独特的韵味。戏曲电视剧的产生与兴盛,不仅使中国电视业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给戏曲艺术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转向。

川剧中常常有很多的特技融入其中,比如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等,川剧中的这些特技在戏曲电视剧中如何展现,内容节奏如何转变都是戏曲电视剧在开播之前要思考的问题。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四川电视台合拍川剧电视剧《白蛇传》,用“戏曲电视剧”向观众展示了“白蛇传”这一故事,整部电视剧一共十二集,八个小时。“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最早的故事版本见于宋末元初的话本小说《西湖三塔记》,讲述临安府青年奚宣与幻化成人的三女妖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此后,经元代和明代故事的传播和衍化,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已较为完备。

电视剧的重点放在了情节叙述方面,随时可以新增人物或删减人物,情节都是一环扣一环地往下进行,而传统戏曲是主要依靠动作来表现事件的发生,情节的铺垫,二者存在一定的冲突,所以往往在电视剧中都加入了戏曲表演、特技等等内容,使得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川剧电视剧《白蛇传》中川剧特技与电视剧叙事完美融合,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整个电视剧的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各种表演手段,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充分表现出来,他们把川剧艺术运用到剧情之中,使得整个戏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川剧的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走进剧场,观看原版川剧《白蛇传》,除《白蛇传》以外,戏曲电视剧逐渐增多,《新乔老爷奇遇》《柜中缘》《界树下的奇案》等等都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川剧与电视剧的融合为川剧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增添了新的活力,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使更多人了解了川文化以及其内涵的同时也丰富了现代电视媒介的表现形式。

(三)川剧与“网络+”的融合传播

随着融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为川剧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川剧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传统行业的背景下,川剧艺术与网络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种新型的融合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川剧场地的限制,从舞台,剧院转向网络,甚至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真正实现了川剧艺术的跨媒介传播。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习惯,对生活、文化、社会各层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媒体传播具有多元化、快速性、交互性、广泛性、丰富性等多种优势。短视频的出现更使人们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短视频的特征是短小精悍、生产流程简单快捷、更新频繁,辅以定期的网络直播,可以迅速提高曝光率,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和随时更新的传播速率彰显了马克思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交往不断扩张的描述———“用时间消灭空间”。川剧文化抓住了这一时机,各大川剧院团都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账号,很多川剧的爱好者也在推广运营账号。除了短视频平台,川剧也有了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