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川剧中华传统艺术还能走多远

跟团游都江堰,导游安排的第一个节目就是看皮影听川剧

在成都漫游的这20多天,去宽窄巷子和锦里看过几场表演,并未看到正宗的川剧唱腔表演,在宽窄巷子和锦里正流行的《皮筋滚灯》算是川剧现代剧的小品剧,而《三叉口》虽然是川剧名剧,但看到的也是武生的打斗场面,几乎没有唱腔!听小剧场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已经很少地方有川剧表演了,因为一场完整的戏表演下来要几个小时,而大多数游客不是发烧友,就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这儿。

川剧现代剧《皮筋滚灯》

川剧在唐代曾被称为“川戏”,历史有记载,唐时期川戏影响力在国内非常大,全国甚至出现了“蜀戏冠天下”的局面。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戏班,也是由5位川剧表演者组建

川剧锣鼓在营造川剧音乐氛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的锣鼓有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统称“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七方,由小鼓指挥。

而皮影也只是也只是在逛宽窄巷子时看到一商铺有贩卖而已,未曾奢望能看一场皮影表演!现如今能两者都能兼得,但也算是圆了心中的小遗憾.

在锦里商铺贩卖的皮影,

当来到小剧场坐定,在锣鼓声响起的一瞬间,一种久违但又熟悉的声音将我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小时候家隔壁的公销社室内有一个大大的空间,平时是供人在此收卖货物。每年丰收后的农闲时间,公社都会组织一场川剧表演比赛,各个生产大队要出节目表演。与其说是比赛,其实是庆祝丰收来得更为准确。每到这时候,公销社室内就会搭建一个小小的舞台,收工后全街道的人便聚集在一起,进行节目排练。大人们在一起评头论足(似乎那时的人们都会唱川剧,也很懂川剧)。而我们小孩子则是倾慕的坐在一旁,不敢高声语。但每次排练完毕收场的时候便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我们便可以到台上去撒欢,会因为表演者让帮忙收道具送回后台而激动得走路不自然;会为摸到樊梨花头上的绒球或是穆桂英头上长长的彩色翎子而没见过世面一样大声尖叫,引来大人们的鄙夷的笑脸。

穆桂英头顶长长的翎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江堰的的川剧表演主要讲的是李冰治水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足已说明当地老百姓对这位治水英雄的爱戴!此剧前半部分介绍各个角色,配以锣鼓!当锣鼓一响起,就觉得是那个味道,后半部分为唱腔,声音洪亮而高亢,听得我起了鸡皮疙瘩!我本来录制了视频,希望能与各位读友欣赏,但不知为何上传后没有声音,只有割爱,实在有点遗憾!

此次听川剧唱腔是我离开家乡30多年后第一次再听到,老家的川剧团在我还没有离开老家时就已解散。

中国传统技艺还能走多远?

杨二郎带哮天犬与妖龙作战妖龙指挥虾兵蟹将兴风作浪在成都博物馆里展出的皮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