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绿道上的桂溪生态公园。四川日报记者郝飞摄
四川日报记者张明海
3月10日,一个春光灿烂的周末,被誉为“最美乡村公路”的崇州市重庆路上,游人如织。骑友刘洋和队友一行骑着单车,沿着绿道在花海中流连忘返。
不久后,刘洋等人的骑行之旅将添新选择。全长24公里,串联起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白鹭湾湿地、青龙湖的骑行绿道已贯通,将于近期开放。
截至目前,成都正打造贯穿48公里河岸的锦江公园和环绕85公里长的绕城高速的锦城公园,天府绿道累计建成公里,植入余处文体场景。
破与立:改变传统城乡圈层发展格局
成都城市建设一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中心城区缺乏大尺度旅游地标、消费中心转型升级缺少有效载体等。同时,成都市传统城乡圈层发展格局,也延缓了城乡一体发展进程。
破立之间,天府绿道建设应运而生。成都自年起规划建设总长公里的天府绿道,被称为“世界最长绿道”。成都城市建设者们认为,这是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充分彰显成都“生活城市”特质、培育未来可持续发展动能、回应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一次改革创新实践。
以绿色理念塑造公园城市新形态,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年以来,成都先后在国内率先成立公园城市研究院和建设管理局,努力营造天府绿道、山水生态、乡村郊野、城市街区、人文成都、产业社区“六大公园场景”,规划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着力建设具有高颜值、生活味、国际范、归属感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年,成都建成各级绿道公里,区域、城区、社区三级绿道体系正加快串联成网,形成贯穿全域、覆盖城区的生态“绿脉”;沿天府绿道建成生态绿地49.79平方公里,串联生态区44个、绿带个,初步形成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五级城市绿化体系。
“成都天府绿道正改变成都城乡发展传统圈层结构,天府绿道承载的八大功能,有效弥补了城市功能短板,改善了人民生活环境,推动了城乡协同发展。”今年初,戴德梁行发布评估报告指出,天府绿道建设已走在全国乃至全球绿道建设前列,在绿化廊道的密度方面,现成都中心城区绿化廊道密度为0.41,规划廊道密度达1.18,远超北京、上海。
形与神:城市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新载体
“每至秋,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别名为“蓉城”。位于武侯区的天府芙蓉园占地余亩,3万余株芙蓉花对公众免费开放。“在成都市锦城绿道30个特色园形态二级驿站中,天府芙蓉园是唯一以芙蓉花、芙蓉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熊猫绿道长公里,以熊猫文化为特色,结合古蜀文化、民俗文化、运动、音乐等主题,以20个一级服务站和19个景观节点小游园为依托,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法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化品牌。
不止天府芙蓉园和熊猫绿道,通过城市文化符号的植入,天府绿道承载城市记忆,演绎新的城市精神,也成为成都对外交流的新名片。
1月22日,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代表成都绿色发展样本的天府绿道亮相。天府绿道展台引入熊猫、蜀绣、川剧等国际友人喜闻乐见的天府文化元素,生动展示天府绿道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在早已建成开放的桂溪生态公园内,来自波兰罗兹市的“友谊之环”城市雕塑受到市民和游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