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70周年的巴蜀鬼才魏明伦我遗传了

四川在线记者李婷

79岁的巴蜀鬼才魏明伦,是观众眼中的川剧名家,是朋友身边的“九龄童”,大家开玩笑说欢迎他加入“80后俱乐部”——不知不觉,当年9岁登台的魏明伦,如今在艺术海洋里已徜徉了70周年。“我还真想为川剧再做一次表演!”12月22日上午,魏明伦说着一口纯正的四川话,低沉的嗓音,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创作热情和幽默引得在场嘉宾会心一笑。当天,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魏明伦艺术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

“9岁登台到现在,这本身就是一个难得的文化现象。”作家张抗抗说道。启动仪式上,四川文化厅领导、四川艺术专家、陈智林、陈巧茹、王玉兰、肖德美、崔光丽等不少川剧梅花奖得主、川剧地方院团代表汇聚一堂,原文化部部长、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王蒙、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表演艺术家姜昆、作家冯骥才、严歌苓,演员刘晓庆等隔空祝福,共同祝愿魏明伦艺术生涯常青,但对于魏明伦来说,自己最想感谢的,还是川剧。

鬼才基因,遗传的是“川剧母亲”

魏明伦的作品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大舞台。剧作有《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潘金莲》《夕照祁山》,杂文有《毛病吟》《雌雄论》,骈体辞赋《盖世金牛赋》《会堂赋》等,童年失学演戏谋生,学历不高却获得了多方面成就,还带着自贡川剧院进京演出《中国公主杜兰朵》,后来作品又被北京京剧院带到意大利演出,被海内外称为“巴蜀鬼才”。王蒙评价:“他的作品影响非常大,既有浓厚民族、地方戏曲的传统和积累,又有一种现代意识,新时代的新的思想和观点。”

陈巧茹、崔光丽为魏明伦夫妇献花。

“川剧是哺我的乳汁、润我的课堂,她与我影响相随70年,她对我的熬夜,写出来将是一本沉甸甸的书。”魏明伦讲述着自己与川剧结下的千丝万缕的“文化血缘关系”,用华美的排比句,表达着对这位“母亲”的深情。“川剧系峨眉的秀色,取剑门的雄趾,借清晨的绿幽,偷巫峡三分险,川剧敢于盗走神女峰的云雨,才形成了她敢于与神比美的艺术高峰,她的绝妙,她的丰富,她千年巴蜀地道川味,早已划入了我的潜意识,就连我的那种荒诞的思维方式,我笔下的这点幽默,都是来自川剧的遗传基因。”老人在这位母亲面前,显得尊敬又谦卑。

魏明伦感谢大家。

魏明伦坦言,自己写的杂文、碑文、骈文、赋,都是川剧这位母亲“抚养”出来的,这种陶冶不是硬搬,这种川味造诣、怪味造诣,早已与川剧文化水乳交融,这位母亲的滋养再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才铸就了现在的自己。“我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魏明伦。”

赤子童心,还想再做一次“表演”

“我躯体老矣,但思想思维没有!”魏明伦是当代戏曲中一个绕不开的代表性符号,他却调侃自己,这几年虽然自己身体“残缺”,但还是控制不住想写戏剧、对联。

陈智林

但同时,老人对自己的创作是珍视的。“我最近常常徘徊在,‘见好就收’与再做一次表演之间。”魏明伦笑着说,他非常理解金庸年于《鹿鼎记》后宣布封笔,自己从艺70年以来的作品,就像是一个过去参照系,未来他非常想为川剧在写一部能“拿的出”手的作品,还不想随随便便就拿出来。“要接近那些水平的,我才拿出来,不然被说成够味续貂就不好了哈哈哈。”魏明伦说道,但自己又像舞台上喜欢耍大刀的武生演员,非要耍到大刀掉地了,才算过瘾。现场不少嘉宾被老人家的创作热情和幽默逗乐。

据了解,12月21日至23日,除了昨晚已演出过的川剧《好女人···坏女人》外,“魏明伦艺术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动还包括川剧电影《巴山奇冤》,川剧《变脸》演出、魏明伦艺术生涯与现代戏剧发展研讨会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