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文化恩阳的绚丽音符

北京好荨麻疹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56.html

台上台下传承忙,戏里戏外乡音好。本期,让我们走近地方戏剧、曲艺传承的现场,领略乡音环绕的舞台魅力,体味戏曲背后的文化内涵。——编者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流传两句民间俗语:“早晚恩阳河”“好耍不过恩阳河”

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时代,好看好玩的莫过于戏了。川剧就是恩阳这个川东北水陆码头上最兴盛的戏。从明清到现代,川剧一直没断过魂。

从《斩巴蛇》到《挂印知县》,从《巴河春秋》到《恩阳船说》,诸多优秀作品绽放在近百年恩阳的文化隧道中,成为文化恩阳一道道绚丽音符,让人们不断去敲响,去引爆。

前些年,恩阳文化活动虽有过低落沉寂,但经传统文化保护和文化振兴的号角催醒,一批批文化人顽强地站立起来了,他们迎着重重困难,呕心沥血地浇灌着恩阳文化之花。

如何推动恩阳文化振兴?恩阳区文广旅游局党组成员宴陶认为,培养本土人的文化感情,使之逐步产生文化自觉,进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及公德氛围,才是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

“早在元明时期,恩阳就出现了皮影戏、端公戏、庆坛戏等,清光绪年间,恩阳麻石垭艺人陈登翰组建了第一个川剧班子,由此激发了当地川剧玩友组建班子的热情,于是,文林园、同心园、仁义园等玩友班社成立。”恩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斌说。

清末民初,中华大地混乱纷扰,但偏安一隅的恩阳却一派繁荣,镇上居民超过1万人。各大会馆及庙宇均设有戏楼,每逢庙会及重大节庆活动时,都要邀请本地及临近地区的川剧班社登台演出。台上锣鼓喧天,台下人山人海,恩阳成为川东北名副其实的戏窝子。

“一个镇上就有八大戏楼,尤其是每年文昌会,从二月初二一直到三月初,各地班子纷纷齐聚恩阳,有时两套班子在同一个场地打滚台,就是轮流竞演,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一个怎样的盛况?”文斌说,还有每年端午龙舟赛,沿河两岸的川剧坐唱,也是热闹非凡。

据地方史志记载,解放初,因成立了巴中川剧团,恩阳各川剧班社调入巴中,但随之又冒出一些民间班社,如被割的韭菜又迅速成长起来,并于年成立恩阳川剧团。此后短短数年内,恩阳川剧团便培养出一大批享誉巴蜀的川剧名角,同时诞生了一批自创剧目。

“最有名的就是《斩巴蛇》和《四下河南》。”文斌说,“这两个剧目是根据唐宋时期恩阳当地民间传说故事创作改编而来。直到现在,戏里蒲道官怒斩巴蛇让红梅仙子与书生王鹗成就美好姻缘,以及赵门田氏四下河南开封府告状鸣冤的故事,仍让无数老者回味感慨。

“这两部戏深受观众喜爱是有原因的,《斩巴蛇》体现了面对邪恶勇敢向前,为了美好的东西甘愿牺牲的精神,《四下河南》体现的是哪怕一个普通百姓,也有追求公平正义的权利,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畏艰险的精神。这都是古往今来巴人精神的写照。”文斌说。

而20世纪六十年代初,恩阳川剧团再次遭遇割韭菜地并入巴中川剧团。可喜的是,恩阳川剧之魂一直没有断,专业团队被撤并,业余剧团一直活跃,一直延续到年恩阳设区。“由此可见,恩阳根本离不开川剧,这块土地与川剧之间,可谓是血肉相连。”文斌说。

“随着恩阳区的设置,恩阳区川剧艺术团也应运而生。”文斌说,他和现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平、办公室主任王通等均是从巴中川剧团分出来的。“加上另外五人,就这样无场地、无服装道具,无乐队的情况下,挑起了恩阳区川剧艺术团的重任。”

尽管人少而长期缺行差角,这八个人组成的团,每年随文化下乡、戏剧进校园,硬是要上演七八十场。“人少,我们就创作编排一些适合几个人演的小节目,没有乐队,我们就事先录制好光碟,要赢得观众,我们就自创、改编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王平说。

受益于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年,恩阳川剧艺术团创作了大型廉政题材川剧《挂印知县》,以本土演员加外聘演员的组合方式,于当年12月参加四川艺术节,获得文华奖最佳剧目奖。乘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的东风,年进京登上长安大剧院舞台。

随后,川北灯戏《李扯火脱贫》及《李扯火致富》相继诞生,分别参加年和年四川艺术节,均获得四川省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活动优秀作品奖。“好多地方的剧团仅存一个壳,我们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王通说。

去年10月,第八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在恩阳古镇起凤桥头开幕。一台综合性的文艺演出《巴河春秋》震撼了来自川陕渝鄂等省市的巴人子孙。今年“五一”,大型夜游情景剧《恩阳船说》将把文化恩阳的绚丽音符敲响到最高音阶。恩阳河两岸必将万人空巷、掌声如潮。

《恩阳船说》项目投资方负责人周卫春介绍说,项目投资2亿元,采用真人表演与声光电等现代科技结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宋代的恩阳民间故事,男主人公为保卫国家奔赴沙场,女主人公任劳任怨留守家园,最后夫妻团圆,充分体现了恩阳人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

周卫春说,他所代表的投资方是恩阳区招引的一家央企,打造《恩阳船说》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况且这项目根本赚不了钱,更重要的是为盘活整个恩阳的历史文化,激活恩阳古镇的旅游经济而营造一个引爆点。该公司下一步意欲对恩阳古镇进行整体挖掘和包装。

“从《斩巴蛇》等建国初期一些剧目到近几年诞生的《挂印知县》等新编剧目,以及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的《恩阳船说》,之所以取得成功,并深受喜爱和追捧,我认为是这些作品深耕于当地土壤和人文,传播了本土一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原因。”宴陶说。

自建区以来,宴陶一直在思考恩阳文化振兴该如何突破。“实践证明,越是传统的东西,老百姓的认可度越高。”他说,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文化振兴,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宴陶认为恩阳区文化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和梳理,“恩阳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有巴文化、三国文化、楚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可以说包罗万象,我们要进行系统挖掘,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核,然后去传承和弘扬。”

恩阳为何叫恩阳?研究地方史志便知,南北朝时期,朝廷设置义阳郡,后改义阳县,隋朝改恩阳县。恩义二字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恩阳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恩义文化,不是没有道理。从古至今,恩阳沉淀了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传统价值观。

“梳理、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宴陶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和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施行一些文化项目,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中来,刺激其文化感情,进而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文化振兴才指日可待。

针对不同乡村及场镇,宴陶认为应该结合其自身文化历史,选择振兴的切入点,尽量做到百花齐放,而不是千篇一律。“在项目实施,物资和资金的配备,人才队伍的培育上,都要因地制宜。如花丛女子剧团、青木的灯戏、尹家的舞龙都曾经十分出名,我们就扶持成立了花丛女子川剧协会,帮助组建了青木灯戏团,并为尹家配备了舞龙相关器材。”

今年“五一”期间,一年一度的戏剧文化周将在修缮一新的江西会馆举行。一幕幕精彩的川剧轮番上演。恩阳,这个米仓古道上的千年水陆码头,正在舒展着她千娇百媚的文化魅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传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