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李洋说科技”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法无定法,是川剧艺术思维方式的又一种突出个性或致思路径。法,在这里可以做比较宽泛的解释,它指的艺术思想上的模式、定则,也可以指艺术本身的一般规范、制限。川剧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经典代表的戏曲艺术,由于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虚拟性、程式性、节奏性,加之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因此,它有一整套相因成习的模式、定则、规范和制限,人们将这些统称为“法”。在某种意义上说,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法”,就了解和掌握了戏曲艺术的一般性规律。反之,不了解和掌握这些“法”,也就无法真正登堂入室,走进奇妙无穷又精彩纷呈的戏曲艺术世界。川剧脸谱具体到每一个剧种,每一个戏剧艺术家,对于戏剧艺术之法的把握和认识,首先存在一个如何看待法和如何把握法的思维方式问题。川剧艺术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还是不能不说到康芷林。这位川剧界的老前辈说过这样一条艺诀:“演戏,要从有法到无法;有法依规,无法求圆。”说的是表演,却代表了川剧艺术家们对川剧艺术自身的艺术法度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所谓“从有法到无法”,是一个从不了解不熟悉川剧艺术表现生活的手段和规律,到熟悉了解乃至烂熟于心,游刃有余的过程。“无法”者,不是没有“法”,而是对“法”熟谙到了运用自如、视有若无的程度,即中国画家所谓“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川剧《欲海狂潮》剧照康芷林进而说到川剧表演艺术,推而广之包括川剧艺术所有分支的有法与无法者两种境界:第一步,要做到“有法依规”。即遵循川剧艺术各分支的具体的规律,并运用其手段,掌握其法度。这是一种技艺境界,成熟和比较成熟的川剧艺术工作者一般比较容易做到;第二步,要做到“无法求圆”。当一个成熟的和比较成熟的川剧艺术工作者,在认识并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川剧艺术的规律、手段、法规之后,都面临着一个自身艺术水准的继续提升的问题。向哪里提升呢?向“无法而法”的境界提升。这是一种更高的、美学的境界,即“求圆”的境界。此处的“圆”,不能单作技艺的圆熟解。川剧《巴山秀才》剧照“求圆”是对于我们民族的尚圆习俗相通的追求圆融的审美心理的一种传达。川剧,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运动。“求圆”,即在熟谙规则之后,渐次驾驭、超越和突破规则,达到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的美学追求。需要对“无法求圆”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无法”,可以理解为视法若无,更应当理解为“法无定法”。这一点对于川剧艺术来说,似乎更为重要。艺术本身是运动着的,无时无刻不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法”在真正的艺术家心目中,是发挥艺术个性的手段和工具。当艺术个性充分发展之时,如果“法”不能随之变化,“法”就可能成为对艺术个性的一种束缚和阻碍。川剧《川粤古今》剧照因此,“法”本身也必须不断修正,不断补充,不断突破,不断更新。这里,一个尖锐的艺术课题便摆到了包括川剧艺术工作者在内的所有戏曲艺术工作者的面前:敢不敢于、善不善于为张扬艺术个性而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既定范式、法度、准则的框框,根据需要创造新的范式、法度或准则?川剧艺术正是在这一点上,以“法无定法”的思维方式特色,走出了一条创造者的道路。“法无定法”是“无法求圆”的最后目标和最高境界。为了达到圆融,为了达到至美,努力走出既定法规的局面,勇敢地在实践中鼓起个性的风帆,创造性地建构一种甚至一套新的范式、法度或准则,这就是“无法求圆”的精髓和内核。川剧《义还原配》剧照说到底,“法无定法”这种川剧艺术思维方式的个性特色,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从《易经》到《老子》到《易传》,都显示着与自然经济、农耕文化相联系的变易循环或循环往复的发展观念。寒来暑往、昼夜嫂递、四季反复与日出而作、日人而息、春种秋收的农耕生活之间的长期呼应,使中国古人脑子里逐渐形成了周而复始、物极必反的变易循环的观念。所谓“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反者道之动”,“穷则反,反则始,此物之所有”,等等,正是这种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描述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圆的观念的表述。书籍《易经》经过世代承传,这种观念渐渐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其中,物极必反这种不断变化,又不断往复的致思路径,对川剧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法无定法这一思维方式的个性特色的形成,就是这种影响的一个标志。这里的每一次循环,每一回往复,都是一次突破和提升。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川剧艺术的舞台实践。这里,不能不再一次提到川剧《白蛇传》。前文说到《白蛇传》的整体创新,是从重新改编文学剧本着手的。如果说有关白蛇和许仙的人神恋爱的传统,和川剧改编本之前和之外的一些传统戏曲剧本,从主题到人物到故事情节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框架,或者说是一种“法”。川剧《白蛇传》剧照那么,川剧《白蛇传》的重改本就是对这种模式和框架的大胆突破,是一种“无法求圆”。年由吴伯祺执笔改编的《白蛇传》,舍弃了旧本《白蛇传》的下本(又名《青儿大报仇》),对旧本的上本进行了改造。改编本中的白蛇与佛祖身边的桂枝罗汉相爱,为此触犯了天条,桂枝罗汉被贬为凡人许仙,白蛇被囚在白莲池。她挣断枷锁,私奔人间,寻找许仙。在寻找许仙并和许仙患难与共的过程中,川剧《白蛇传》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青儿。在其他剧种中,青蛇均被处理为女性,以奴旦、刀马旦应工,唯独川剧艺术家别具匠心地将她设计为兼具男女的两性人物。川剧《白蛇传》剧照她是在人间修炼的一条青蛇,本系男性,白蛇下凡途中遇到他时,他还向白蛇求婚。后来,为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所感动,自愿变为白蛇的侍女,保护她与许仙,并努力地在其间撮合二人的姻缘。另一个人物是王道陵。他原来是受佛祖之命在白莲池看守白蛇的癞蛤蟆,后又被派下凡追捕白蛇,并变作王道陵,受法海派遣暗中在许仙面前挑拨离间,破坏白娘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在情节的展开过程中,青蛇数次还作男身,或帮助白蛇拿问王道陵,或为营救许仙迎战各路神将。在对青蛇形象的塑造中,川剧大胆打破了祖传下来的一个人物只由一个特定性别的角色来扮演的既定之法。川剧《白蛇传》剧照让一个角色兼有两种性别和性格,由奴旦与武生合作,共同创造了一个男女互融、男女互变的全新的人物,和表现这一人物的全新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在思维方式上法无定法的个性特征。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不仅浸润在剧本创作、导演处理方面,甚至还浸润到川剧脸谱上。川剧脸谱和服饰是创造人物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脸谱和服饰创造上,川剧艺术家从来不拘绳墨,从人物性格出发,大胆设计,出奇制胜。高腔戏《飞云剑》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的故事改编的。为了突出戏中摄走聂小倩亡魂的陈仓老鬼形象吸血成性的狰狞特征,川剧艺术家将这个人物设计为半男半女,脸谱为鸳鸯脸,左半鬼脸,右半旦角俊扮。鸳鸯脸聂小倩服饰上则红蓬头,左插红耳发,着大宫装,穿白彩裤,左脚穿男青打靴,右脚穿旦角绣花彩鞋。这样的脸谱与服饰完全打破了一般脸谱与服饰在造型、色彩上的既定法规,创造性地推出了符合人物个性的新的法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