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高腔德阳上演本色演绎脱贫攻坚动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余如波文/图)“你们的汽车进不来,想当年人家红军,那可是光起脚板进来的哦。”川北“花田沟村”第一书记丁从杰刚上任,本想邀请戏班为村民演戏,没想到当地交通状况太过糟糕,大家苦等的“穆桂英”最终没能登台,还引发村民和扶贫干部之间一场嘴仗……伴随着一段充满意外和冲突的剧情,12月15日、16日下午,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话剧《高腔》在德阳市演艺中心连演两场。《高腔》以“花田沟村”在两年内摘掉贫困帽子为主线,以牛、米两家的恩怨为贯穿全剧的主要矛盾,讲述了勇于担当的第一书记与帮扶干部一起,带领花田沟村百姓克服种种困扰,向贫困宣战的动人故事。该剧是地地道道的“四川造”,由我省青年编剧廖艺力根据四川作家马平的同名小说四易其稿改编而成,并由我省著名导演谢洪执导。主创团队为此深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等地采风,将搜集到的素材融入剧本,其中既有喜剧幽默的场面,也有催人泪下的情节和矛盾冲突的故事。而在整场演出的舞台呈现上,“川味”同样俯拾即是。大幕刚一拉开,舞台就出现一片乡村院坝的场景,竹椅、条凳、鼓风机、背篼等农家用具随处可见,演员们或包头巾、或做针线、或抽旱烟。就连老戏台的顶上,也精心布置了破碎的“瓦片”和逼真的“青苔”。随着“花田沟村”脱贫攻坚事业的推进,不仅老戏台被修葺一新,村民们的衣着打扮、精神面貌也焕发光彩。谢洪表示,《高腔》遵循“精确的现实主义”,不仅情节、形象、语言还原农村生活场景,就连农产品价格都做了细致的考证。“本来打算以普通话创排,但这样显得滑稽、远离了原生态,所以改为川北方言,并且把土语、俚语以及川剧、薅草锣鼓等四川文化元素融合进去。”“当今不少话剧,都运用大量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追求新颖的形式感、前卫和先锋的特色,但这个戏不合适。”谢洪说,《高腔》的情节、人物、语言及舞美、音乐等,都要高度精准地还原一群下里巴人的草根生活。“我多次提醒自己不要怕土,不要怕太传统,要真正接地气。只有这样,台上几十号‘土得掉渣’的农民才可能让人的灵魂得到震撼,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