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清江东路往出城方向,近成温立交旁,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峨眉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峨影厂)安静地坐落在那里。
7日,成都市正式公布了第十二批、第十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峨影厂厂房作为工业建筑入围。
筹建于年的峨影厂,如今显得有些安静,但在老员工的回忆里,也曾红火热闹,上世纪80年代更是盛极一时,一年最多曾拍出过13部电影。随着电影拍摄技术和电影产业的发展,这里建设的三座专业摄影棚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峨影厂的电影制作逐渐转向实景拍摄。
如今这三座摄影棚组成的厂房入围成都市第十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厂房现状如何?未来将怎样保护?又有怎样的建设历史?7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了峨影厂厂房,采访到厂房的建设故事。
▲峨影生活区一角
厂房从无到有:
曾是一片农田
员工边种田边创作
7日,正赶上第一个工作日,人们开始忙碌。下午3点左右,峨影厂门口的电影城只有零星几个观影的市民,而峨影厂生活区也有些安静,偶尔有几个散步的老人互相打招呼,走近某栋居民楼,不时可以听到楼里传出的电视节目声。
▲峨影厂录音车间前的菜地
今年83岁的夏正秋目前就住在峨影厂生活区的一栋家属楼里。年,峨影厂筹建时,毕业刚一年的夏正秋被聘为美术设计师,据他回忆,当时第一批十几名员工只有一间办公室,平时都住在招待所。刚入职不久,这批员工就被派去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学习,“刚入职时峨影厂别说自己的摄影棚,连办公室都只有一间,电影拍摄主要靠和其他电影厂合作。第一部电影《嘉陵江边》是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第二部电影《达吉和她的父亲》则是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
▲夏正秋与同事在峨影厂办公室及宿舍前合影。(中间为夏正秋)
夏正秋回忆,直到第三部电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峨影厂才真正做到独立拍摄。“当时峨影厂只有一个小的置景车间,这部川剧电影就是在那个车间和员工食堂完成的内景拍摄。”夏正秋称,当时峨影厂除了一栋置景车间、一栋员工食堂和三栋宿舍楼外,周围全是农田,峨影厂每个工作组都划分有自己的土地,峨影厂第一部独立拍摄的电影是在员工种田的同时完成的。“当时的办公区在三层宿舍楼的底层,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峨影厂招牌就挂在宿舍楼底层。而农田周围连围墙都没有,我们晚上防盗,白天忙完田里的活才拍摄电影。”
▲夏正秋与同事在洗印车间前合影。(右二为夏正秋)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多年,不少电影都是在简单车间和食堂内拍摄完成的,后来陆续建设了洗印车间和录音车间,直到后来三座摄影棚建成,拍摄条件才慢慢改善。“我20世纪60年代被调到成都市话剧团工作,开始时还有些伤感,后来工作渐渐忙起来,就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