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豆瓣9分的神作,62版红楼梦,有

徐进这个名字,大伙儿听说过吗?

他可是个大才子啊。

尤其是对于越剧的改良和发展,我觉得他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所熟悉的许多越剧经典剧目,都是由他改编或创作的。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盘夫索夫》、《金山战鼓》、《劈山救母》、《沙漠王子》等,数不胜数。

年,他还与林谷、谢晋等人一起,创作了表现越剧女艺人命运的电影《舞台姐妹》,上映后好评如潮。

但我觉得,徐进这一生,更大的成就,是创作编写了越剧版的《红楼梦》。

年,这版《红楼梦》被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搬上了银幕。

今天,雅清就想跟大伙讲一讲与这部老电影相关的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红楼梦》是徐进从小就很看的一本书。而越剧又是他的家乡戏(他是浙江慈溪人)。所以他一直都有个想法,那就是将《红楼梦》搬上越剧舞台。

这个想法,终于在上个世纪50年代,得以实现。

年,他开始着手改编《红楼梦》。

但《红楼梦》整部书有近百万字,而且宛如百科全书,包罗万象。那该如何将《红楼梦》改编成一部仅几个小时的戏剧呢?

他决定着重表现宝黛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们的反封建意识。这也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

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从黛玉进府、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金玉良缘、黛玉焚稿到宝玉哭灵的精彩片段。

而且徐进的戏词儿写得美极了。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看: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一句,便把宝玉的性格,宝玉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宝黛二人初相遇时的美好画面,显得更为唯美、浪漫。

而整部越剧《红楼梦》的唱词,都写得那么抒情,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那么耐人寻味。

我想,这是越剧版《红楼梦》至今都被大家奉为经典的一大原因吧?

徐进在创作《红楼梦》时,脑海中宝玉的扮演者就应该是徐玉兰。

尽管她当时已经30多了。但她扮相清俊,唱腔优美,可以说是贾宝玉的最佳人选。

而林黛玉的扮演者应该选谁呢?

他想到了王文娟。

因为王文娟不仅长得漂亮,气质清新脱俗。最关键的是,她那曲折委婉的唱腔,非常适合林黛玉那些情深意长的唱段。

所以有一天,徐进专门到后台找到刚刚演完《追鱼》的王文娟。问她:林黛玉,敢不敢演?

王文娟答:敢。

徐进又问:能不能演好?

王文娟站起身,认真道:保证能演好。

虽然立下了“军令状”,但王文娟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打鼓的。

为此,她不仅研读《红楼梦》,而且逢人便问黛玉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最终,她得出自己的心得。

在她看来,黛玉表面上爱哭,爱作,好像有些小心眼,但其实这正是她“重情专一”的表现。

一个品行高洁却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弱女子,在面对“金玉良缘”的压力时,她除了以泪洗面,又能进行怎样的抗争呢?

王文娟认为,只有在精神上与林黛玉融为一体,自己才能变成剧中人。

但真正排练的时候,还是闹了不少笑话。

比如排“黛玉葬花”那场戏。最初,她的表演非常写实,一边唱一边用锄头挖土,看上去就跟个园丁锄地似的没两样。

王文娟觉得,那根本不是林黛玉。

所以,后来,她经过反复思考斟酌,坚决摒弃了原本的方案,连大段的舞蹈也放弃了,只用甩水袖和仰天凝望的方式,来表现黛玉的悲戚、伤感和无奈,反而达到了超乎想象的效果。

徐玉兰为演好宝玉,也费了不少脑筋。

演《红楼梦》,当然要读《红楼梦》才行。

可是当时徐玉兰演出任务非常重,根本没时间看书。怎么办呢?她所能想到的,就是见缝插针。

正好当时她们要到外国去演出。那时出国很少坐飞机,基本上都是乘坐火车,而且一坐就是好几天。

别的同事都觉得时间好漫长,都不知该如何打发。可这却恰好合了徐玉兰的心意。

她专门要了卧铺上铺,一上车就开始看《红楼梦》,直到对宝玉这个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实当时在全国已经掀起了一股“红楼热”,别的剧种基本上都在创作《红楼梦》,像京剧、川剧、锡剧等,都有各自的宝玉形象。

那么,该如何树立一个全新的越剧版的宝玉形象呢?

这是徐玉兰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为此,她买了许多年画,还托朋友到无锡、天津等地搜集宝玉的泥人塑像,寻找灵感。

最终,一个鲜活的,灵动的,充满朝气的艺术形象,出现在她的脑海。

当时徐玉兰34岁,为了演出14岁的贾宝玉的少年感,她特意设计出场方式,不像以往越剧小生那样踱着方步慢慢登场,而是昂首阔步走出,手里还摇晃着一串香珠。

一下子,贾宝玉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年2月18日,越剧版《红楼梦》在上海首演,盛况空前。

他们连演了54场,场场爆满。

年,越剧版《红楼梦》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晋京演出。同样获得一致好评。

紧接着,上海越剧院带着《红楼梦》、《追鱼》等剧目到香港演出,轰动了整个香江。

这时,香港的“凤凰”、“长城”两家电影公司都想将其拍成电影。但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已经捷足先登。

只是,因为戏曲片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而当时上影厂彩色胶片也比较有限,所以就采取了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合作的方式。

由香港金声影业公司提供全部的进口彩色胶卷、摄影设备以及布景、化妆等所需的材料。但主创人员还是来自海燕电影制片厂。

曾在《群英会》、《借东风》、《林则徐》等电影中担任导演的岑范,接下了执导这部电影的任务。

岑范是个有想法的导演。

他不想直接把舞台剧搬上银幕,而是想用电影的创作手法,来对越剧版的《红楼梦》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包装,使其打破时空的限制,为观众营造一个更加美轮美奂的“红楼世界”。

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一定都忘不了片中那几个著名的桥段吧。

一个是“黛玉葬花”,一个是“共读西厢”,一个是“黛玉焚稿”,一个是“宝玉哭灵”。

摄影机从各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最为精致浪漫的画面,使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他还巧妙地将“宝玉成婚”和“黛玉焚稿”两场戏交叉展现,通过一喜一悲的对比,使其戏剧效果更加明显。

电影每次放到这一段时,电影院里总会哭声一片。

电影年拍完后,曾在香港连映38天,场场爆满,且好评如潮。

当时香港电影票价是1块钱一张,最贵的包厢票是3块5一张,但最终却获得了超过80万元港币的票房,创造了当时香港的票房纪录。

可是很多内地的观众,并没在第一时间看到这部好电影。

因为它是“毒草”嘛,在60年代发起的那场运动中,当然要被打入冷宫。

直到年,它才被重新放映。众多影迷奔走相告,甚至有很多观众连看十几场,还觉得不过瘾。

据报道,当时仅上海一地,36家电影院24小时连续放映这部电影,可是依然一票难求。

太多的影迷看完这部电影后泣不成声。

他们一是为影片的剧情所打动,二是为能看到这样的好电影而激动。

影片中的许多唱段,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如《黛玉葬花》,如《宝玉哭灵》等都不胫而走,连一些不会说吴侬软语的朋友都会唱。

在影片中扮演宝玉和黛玉的徐玉兰和王文娟,自然也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大明星。

可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的徐玉兰和王文娟,早已不再年轻了。

当时,徐玉兰57岁,王文娟54岁。编剧徐进55岁,导演岑范52岁。

可是因为这部戏曲片,他们又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艺术春天。

徐进又创作了《花中君子》、《瑞云》等剧目,年的时候,还将《红楼梦》改编成30集越剧电视剧搬上银屏。

岑范后来又执导了越剧电影《祥林嫂》,以及《阿Q正传》、《闯江湖》、《梦非梦》等片。其中《阿Q正传》还获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而徐玉兰和王文娟这对老搭档,又联袂出演了众多经典剧目。

越剧版电影《红楼梦》从年拍完到现在,已经过去58年的时间了,但几代观众都对它赞不绝口,堪称神作。豆瓣9分高分就是最好的说明。

一部戏曲片,为何会成为经典?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编剧徐进创作的唱词唯美,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二是演员们的表演实在生动传神,唱腔经典,难以超越。

三是电影的主创人员,全都拥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影片中“红楼大观园”中的亭台楼阁曾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很多观众都以为是在苏州拙政园或是上海豫园拍的。

但实际上,却全是在上影厂三个摄影棚搭出来的景——他们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力求完美,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王文娟正在跟孙道临谈恋爱,而且两人已经定好了婚期。

可是,为了演好“黛玉焚稿”这场戏,为了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王文娟楞是推迟了自己的婚期。对此,同为演员的孙道临,不仅理解妻子的选择,而且还十分支持。

直到越剧版电影《红楼梦》拍完后,他们才走进了结婚殿堂。

是啊,一部经典电影,从来都不是偶然诞生的。它从一开始孕育,就注定不凡。

有影迷甚至认为它可以与《小城之春》媲美,是让中国电影立足世界之林的奠基之作,我觉得也不无道理。

只是,当我们今天再次说起这部58年前的老电影时,它的许多主创人员如徐进、岑范、徐玉兰等,都已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黛玉的扮演者王文娟,今年也94岁高龄了。再次,让我们向经典致敬,同时祝王文娟等老艺术家身体健康,万事吉祥。

却不知各位是否看过这版《红楼梦》呢?看过之后又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影迷进行互动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