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手艺就是一座小型博物馆

                            

原创逛市集的YOU成都

身边有不少喜欢手作的朋友,木工、陶艺、首饰等,不分昼夜地敲敲打打,总是在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

我问:“手作的魅力到底是什么?”热爱木工的朋友说:“生命有限,制作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造物。但物品自有它的生命力,总是会有人在不知何处又重新开始制作,使它重生,并再次用于生活。”

这样丝丝缕缕的联系接力下去,器物就超越时代留存下来,像花的种子随风远播。

于是,一门手艺就是一座小型博物馆。

这个8月底,一场市集呈现了手作的魅力,一次大会传递了生生不息的匠人精神。

01/

看表演,奔赴一场视觉盛宴

日前,中国匠人大会的重要线下活动掇珍市集在成都地标建筑交子大道开市,现场采用电子蜡烛的方式,营造出浪漫别致的氛围。

傍晚,木艺、染织、皮制、雕刻、国风饰品……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家国风品牌商家及成都非遗代表汇集交子大道。

入夜,身着汉服的男男女女带来了一场洒脱飘逸的视觉盛宴,“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随后,各项曲艺非遗项目陆续上演。在戏剧之乡,当然要看看川剧的变脸和吐火。变脸者以魔术般的技法,瞬息间变化脸谱,与吐火神功的结合,以显示人物内心和剧情的急剧变化及内在张力,是川剧中刻画人物最有力、最浪漫的艺术手法。

集文学、音乐、表演、打板于一体的四川车灯,以一首俏皮的《好吃嘴儿》带领大家回到七百年前的rap现场。一拍一击间变化无穷的四川竹琴,转腔换调,韵味悠长。

群口相声《烟火成都》,通过编年史的方式讲述市井的成都之声,演绎出了亲切的蓉城味道。

02/

逛市集,感受手作魅力

看完表演,可以专心逛市集了。十三玲珑的摊位上摆满了传统首饰和各色杯盏,这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品牌。摊主介绍说,品牌做了有10年了,主要是老物新作,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爱上传统文化。

何为老物新作呢?摊主拿出了一个老物件,解释说:“这颗珠子是大漆工艺的,制成需要小半年时间,我把她做成了胸针,老物件就活了过来,可以走进日常了。”

摊位上的瓷器主要是建盏。建盏,是专门指福建建窑烧制的瓷器茶盏。我仔细拿起一只端详,阔口小足,胎体厚重,釉色青黑,如江海凝结,浮光闪动,却又深沉稳重。

最后,我们聊到了匠人精神?摊主说,在她看来,物件只是媒介,匠人们想要做的,是把生命里的某一段时间给到购买物件的人。“我把我生命中的一段时光给了你,这是没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往前走,只见一位姑娘戴着闪亮的鱼形首饰在摊位上招揽客人,女生们被她从上海带来的精美首饰迷住了。

她叫张佳慧,她说品牌小鱼仙之所以以鱼为吉祥物,一是取意年年有余,相濡以沫,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二是鱼的形态变化多样,有很多设计的可能性。

图源/小鱼仙

小鱼仙的饰品主要用到的是花丝镶嵌的工艺,材质以千足银为主。花丝镶嵌发展于宫廷,历来一直为皇家御用,代表着传统珠宝工艺的顶峰。这种工艺强调流线与质感的艺术想象。

图源/小鱼仙

佳慧说,一件成熟的花丝镶嵌作品,需几十个流程,十几个人通力合作,至少耗费半年以上的时间。而培养一位熟练工匠三五年都不一定成型。“你看,滚边珠、网格、盘丝、网织,无一处不体现传统花丝的精细繁复和细腻,是不是越看越美。”

图源/小鱼仙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包括蜀锦、蜀绣、成都面人、木雕、粽编、绳编在内的20家成都非遗项目的摊位。

法斗、蜗牛、熊猫、河马、猴子、小马……各种木头摆件,在摊位上呆萌地排开,逛市集的大小朋友在摊位前拿起不同的小可爱把玩、询价。

摊主刘先生介绍说,果然手作是成都的手作品牌,他们主要用香樟木和花梨木来做雕刻。一点点凿刻形态、细细打磨抛光,木坯逐渐成型,整个过程成就感满满,最要紧的是细心。刚开始做的时候经常做废,慢慢练习几个月,有了基础,便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做出有意思的物件。

“这样的手工艺门槛其实不高,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做下去。”刘先生指着桌上的小猴子接着说:“我们的师傅一天可以手工做20来个这样的,计件下来,收入还不错。”

说完,这只小猴子就被一个小朋友买走了。希望温暖的木头,可以陪他久一点。

依托匠人精神,为传统文化赋能,为手艺人搭建平台,这也是中国匠人大会的初心所在。没赶上市集的,可以搜索小程序“裰珍市集”,淘一淘喜欢的物件。

编辑丨小都

图源丨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一门手艺就是一座小型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