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Ta讲重庆渝北区特色教育让学生成长更具

一个国家的兴旺在教育,一个地区的希望在教育,一座城市的品位在教育。走进渝北,来自教育的好声音不绝于耳。有人说,“我们刚搬过来的时候还在担心孩子没有学上,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小区附近就新建了两所新幼儿园!”还有人说,“以前孩子上学路上不方便,现在修了新学校,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我们更放心了。”……百姓的好口碑背后,是近年来教育发展提档升级的“渝北速度”。

近日,在“感知重庆”好感传播系列活动之“听Ta讲重庆”参访活动现场,五位中外教育界的专家和四位学校代表展开对话,畅谈渝北的教育强区建设。

据了解,“感知重庆”好感传播系列活动是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市教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委、市文旅委、市政府外办主办的城市好感营销活动。其中,“听Ta讲重庆”参访活动旨在通过听觉营销,放大重庆声音,讲好重庆故事。活动将邀请智库专家、外籍青年、海外大V沿着高速走遍重庆,深入基层亲身感受丰富多彩、生动立体、开拓奋进的重庆形象,围绕重庆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特色产业、城市建设畅所欲言。

对话嘉宾是:

重庆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斌

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毛志亮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所副所长杨昌弋

渝北区教委二级调研员李发林

重庆市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DinoGisiano

南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段红梅

渝开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任茂盛

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静

重庆八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明翔宇

对话实录摘要如下:

好的教育就是城市“软实力”

主持人:近年来,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孩子选择国际学校、出国留学,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将孩子送进中国的学校读书,在教育领域,国际化渐渐成了发展趋势。那么,现在的国际教育是什么样的呢?

重庆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斌

(图)

李斌:以前,我们主要是为了满足“走出去”的需求,有公立学校办国际班,引进国外的课程、教材。现在,我们更多地是满足“引进来”的需求,为来到中国发展的外商和国际人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我们的教育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现在的国际教育更注重中外人文交流,不仅让孩子懂世界,也要懂中国。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所副所长杨昌弋(图)

杨昌弋:目前,重庆正通过在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专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因此,在重庆很多学校里,外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浓郁氛围。

主持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软实力,就是吸引力,就是竞争力。近年来,地处内陆腹地的重庆正积极作为,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而渝北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是重庆的窗口门户,理应在营商环境方面走在前列。这对渝北区的教育发展提出哪些要求呢?

渝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毛志亮(图)

毛志亮: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才引进环境,渝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工作,不断深化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培育了一批具备国际学生接收和培养能力的中小学,满足其随行子女及国际学生的就读需求。目前,全区有15所中外人文交流试点学校,11所可接收国际学生的普通中小学,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区内中小学与国外20余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渝北区教委二级调研员李发林(图)

李发林:今年4月,暨华中学学生通过视频连线的“云课堂”,为身在海外的多位汉语爱好者,带去了一场中华文化之旅。他们开设了二十余种课程,如中华经典朗读、中华武术、云游重庆等极具特色的课程,让海外学员领略巴渝美景、探寻山城故事,加深对汉语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毛志亮:上一周,渝北区正式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中心,标志着全区中外人文交流将开启新的征程。下一步,渝北区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鼓励学校通过课程设置、主题活动、交流互访等方式开展中外人文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对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实验区建设,提升渝北对外开放水平和人文交流实效,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贡献教育力量。

重庆国际传播中心英文主播JamesAlexander(图)

特色教育让学生成长更具个性

主持人: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教育要思考的就是怎么将“玩”变作精神资源,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改革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毛志亮: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导向,大力推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素质文化培养,努力为学生提供“特色”而“优质”的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中动静相宜,“玩”出不一样的精彩。

南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段红梅(图)

段红梅:“赵氏武术”是渝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华中学简化了赵氏武术套路,开发出校园版初级和中级套路,形成序列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渝北区教委、区体育中心将向全区中小学推广,将赵氏武术将纳入渝北区中小学武术比赛规定套路。南华中学将不断发掘、传承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将武术精神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庆八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明翔宇(图)

明翔宇:科技创新教育一直是重庆八中特色和名片,并在全市率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科学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重庆八中逐渐形成了自有的科技创新能力普及、专业创新素养提升、高端人才针对性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邀请科技大咖、专家院士来校办讲座,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把学生带进高校融合贯通学习,进一步地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近年来,重庆八中学生多次获国际金奖,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大赛中问鼎世界冠军,在重庆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中34位同学获奖,全市最多。

渝开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任茂盛(图)

任茂盛:渝开学校的特色教育是陶艺。学校于年挂牌成立“乐淘艺趣”工作坊,配备了学生制作室、绘画青花室、拉坯室、泥釉室、烧窑室、材料室和陶艺展厅。目前,工作坊已升级为集学习、观摩、制作、体验为一体的陶艺教育博物馆。学校还组建了陶艺兴趣小组,派骨干教师到景德镇培训交流,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荣昌安陶,定期开展亲子陶艺活动,还曾接待开展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为华裔青少年“云端”授课。

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静(图)

徐静:作为重庆市戏曲特色学校,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每年都要请名师大家进校园,一方面让全校师生感受戏曲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对老师们进行唱腔、身段、手法、戏曲理论等培训。此外,学校的戏曲体验区储存了上百个全国“五大剧种”和川剧音视频,可全天向学生开放。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戏曲特色,南方玫瑰城实验小学还把戏曲文化和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李逵探母》《哪吒除害》等十二个曲目的教学讲义稿,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推动和创新了传统艺术。

重庆市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DinoGisiano(图)

DinoGisiano:重庆诺林巴蜀国际学校坚持将项目制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久前,全校学生共同完成了主题为“美味餐厅”的项目制学习。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市场调研、小组讨论等形式,确定自己班级的美食小主题,然后去考察真正的餐厅,思考房租、装饰、品牌、菜系、目标人群、预算成本等等因素,合作开出一家餐厅。项目制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团队合作的环境,并融合社会研究、数学、科学、音乐、艺术等知识,用活动将理论衔接到实践中来,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技能。

主持人黄华(图)

渝北区教育未来的发展规划

主持人: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形成了渝北教育最靓丽的风景线。当然,特色的炼成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渝北区教育发展的成绩背后透露出怎样的布局和谋划?

毛志亮:我们一直把“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仅“十三五”期间,我区就投入学校建设资金80多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5所,新增学位近6万个,基本满足了各学段学生入学需求,让渝北区居民在家门口读书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同时,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极大地提升。

李发林: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渝北区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和推进学区制管理。通过“名校+分校、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渐缩小区域间、校际间的发展差距,确保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毛志亮:“十四五”时期,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规划新建及改扩建学校项目41个,新增教学班级0余个、学位9.5万余个。同时,我们积极促进教育现代化,依托仙桃数据谷的大数据优势,建立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赋能学校智慧办学和特色办学,实现办学条件一流。下一步,我们力争全面建成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特色品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的临空都市教育强区,为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展示渝北教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