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充日报川剧小戏骨的非遗

《川剧小戏骨的非遗传习路》

南充日报:梁洪源

年11月28日,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活动中心舞台上,市川剧团“非遗传习班”学员汇报演出举行。伴随着川剧独具特色的音乐节奏,40名演员身着各色戏服逐一登台,抬手顿足间,精湛的演技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群不输专业川剧演员的“小戏骨”,平均年龄只有18岁。

“今天参与演出的都是市川剧团‘非遗传习班’的学员,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吃苦耐劳,练就了让人惊艳的身法和唱腔。”指导老师杨小琼告诉记者,年至今的5年时间里,孩子们每天早上6点半就准时赶到教室开始一天的训练,晨操、跑步、压腿、台步……一样都不会落下。

传习班目前有40名学员,平时,学员们主要学习唱腔、把子、身段表演等基本功,文化课和专业课相结合,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17岁的付皓天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员。以前在老家,他经常看戏剧文化惠民演出,对川剧非常感兴趣,加上喜欢唱歌,年一得知“非遗传习班”招生信息后,便第一时间报名参考,并顺利考上。

“在‘非遗传习班’学习,既能提升能力,也是一种成长。”付皓天说,学剧途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练习一字马,因为没有基础,教室里每天都是此起彼伏的哭声。但如今,小演员们已经能够自信地站上舞台,甚至担当主角。

洒下的汗水终会有回报。年初,川北灯戏《跳蹬》亮相央视《元宵戏曲晚会》,参与《跳蹬》演出的48名演员大多是川剧“非遗传习班”的学员。这也是南充设立全省首个川剧“非遗传习班”以来,学员们首次亮相央视表演。

灯戏是川剧的重要声腔之一,年10月,由市川剧团创排的川北灯戏《张飞轶事》拉开了第四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的帷幕。除了市川剧团众多经验丰富的演员外,“非遗传习班”的学员也参与了此次演出,表演巴象鼓舞等多个群体舞蹈,这也是“非遗传习班”学员首次参演大幕戏。

“当时为了演好这部剧,我专门去钻研了三国历史。”“非遗传习班”学员何媛媛告诉记者,他们从年暑假就开始排练,每天平均排练8个多小时,晚上回到宿舍后还要将白天学的动作再回想一遍。在编剧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张飞轶事》将故事与灯戏表演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充分展现了川北灯戏的独特魅力。

明年,“非遗传习班”将迎来毕业季。届时,经过业界专家对每个学员进行严格考核打分后,将选择优秀学员进入市川剧团。“只要热爱这门艺术,用心学习,就一定能走向舞台。”何媛媛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成为中流砥柱,将川剧艺术发扬光大,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传承路。”

演出前,学员在台下反复练习。

传习班学员上妆。

日常训练。

演绎川剧《柜中缘》。

老师进行动作指导。

排练间隙,学员整理头饰。

学员进行基本功练习。

课后休息。

编辑_守瓜

"镜"游天下

“镜”绣中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