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俗称川戏,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今天就由菌菌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川剧吧!
发展历史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公元年-公元年),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艺术特点川剧,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上述五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方言及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川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特别高的高腔。
经典剧目《白蛇传》
这是中国民间流传久远的白蛇与许仙真诚相爱的优秀神话故事,而川剧《白蛇传》又独具奇异的艺术风采,与其它戏曲剧种不同的是川剧《白蛇传》更注重武打和做工,青蛇这一角色也很有特点,文戏时是妩媚的小丫鬟,武戏时则变为勇武的男将,这一点是川剧《白蛇传》所特有的。
另外,戏中穿插有川剧“变脸”等绝活,戏剧场面宏大、壮丽,全不似一般曲折委婉的爱情戏,给人以激烈壮美的感觉。
《柳荫记》
两晋或南北朝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尼山读书,途中,遇见青年书生梁山伯,二人相见十分投缘,在柳荫下结拜兄弟。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友谊真挚。三年后,英台要返家中,山伯特地送行。路上,英台借物吟诗,暗示自己是个女子。想把自己终身许配梁山伯,但梁山伯并不理解。无奈英台只好假言家中有一九妹,望山伯邀媒下聘。
英台回到家中,知父亲已将自己的终身许配给马太守之子文才,心中十分痛苦。山伯应约来到祝家,与英台楼台相见,知九妹就是英台,又惊又喜,后又知英台已许配马家,懊丧分,归家后卧床不起,不久抱恨而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剧烈变革,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加之一部分地方行政部门对地方传统文化缺乏保护意识,致使川剧剧团大量减少,川剧的社会影响被严重削弱。为更好地传承川剧艺术,让川剧剧目这份珍贵的遗产得以继承保留,传诸后世,同学们应当对川剧多加了解呀!菌菌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欢迎同学们来评论区讨论哦!
END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文旅品牌传播运营中心诚心制作
编辑:王乐瑶
责编:叶媛媛
审编:聂建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