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川流不息”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不仅集中展示川剧汇演成果,艺术呈现川剧艺术精粹,还现场为优秀剧目奖、特别贡献奖、年度英才奖、组织工作奖颁奖。遂宁市川剧团的《铡美案》、南充市川剧团的《白蛇传》、广元市戏曲发展中心的《投庄杀奢》、邻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的《八件衣》……获奖名单中,除了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外,省内不少市级乃至县级戏曲院团、文化单位表现抢眼。进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尤其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备受重视。在此背景下,资源、人才受限的市县一级院团、文化单位,在传承发展川剧艺术的过程中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以精品创作促传承发展此次颁奖活动中,遂宁市川剧团不仅荣获大幕戏优秀剧目奖二等奖,刘世虎、龚明还分别获得特别贡献奖和年度英才奖。作为一家市级戏曲院团,遂宁市川剧团的创作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植根于张鹏翮、黄娥、旷继勋等遂宁历史名人故事,近年来他们先后打造《苍生在上》《萤火》《青山依旧在》等川剧剧目。“这些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创作促发展’。”遂宁市川剧团团长刘世虎表示。基层戏曲院团搞创作,往往受制于有限的经费和资源,遂宁市川剧团如何破局?“我们在创作起步阶段就一定要考虑可行性。”刘世虎说,剧团通过财政立项、艺术基金等途径争取资金,让创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一个戏可能投入一两百万元甚至更多,我们想方设法向市场‘要钱’。剧目一定要留下,而且要演很多场,《苍生在上》就演了近百场。”获奖名单中,邻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收获颇丰,不仅凭借《八件衣》摘得折子戏优秀剧目奖一等奖,其传承导演杨昌林还获得特别贡献奖。与遂宁市川剧团类似,邻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近年来也在创作上不断精进,根据本土历史名人事迹创排的《南海李准》《信仰》等剧目获得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