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危机从何而来

编者的话

当前戏剧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戏剧的危机从何而来?戏剧创作如何跟上时代的审美?剧作家又如何将生动的生活转化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舞台精品,找到艺术创作的当下感?日前,在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福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第16届中国戏剧节上,一场专业的剧本创作高峰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剧作家、戏剧评论家,大家从不同视角就当下戏剧创作的深层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剧作家的发言更为当下及未来的中国戏剧创作带来了诸多启示。

陈彦:浮躁与急功近利是当前戏剧创作的首要问题

当前戏剧创作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是浮躁与急功近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剧作家做起,“剧本”为一剧之本,剧作家有着天赋的责任。一个作家能写什么、写不了什么,和他的个人经验、生命积累、天赋才华以及作家个人同大自然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有关,作家要从骨子里解决自己的问题。第二,一些剧作家对生活和时代缺乏高度概括的能力,造成一些戏的故事残破、思想扁平。一些现实题材的创作反映出剧作家讲故事的能力弱化了。故事没了,只剩史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没了,只有拉洋片式的、片段式的生活拼图,而缺少时代视域下的俯瞰,使我们对这样的创作感到忧虑和担心。第三,中国戏剧的发展如何能既突出时代特色,又保持生态平衡。首先,对现实题材的倡导、引领、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现实题材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是最直接的,是戏剧人对时代进行发声的必要途径,在对社会价值、思想价值、精神价值的传达中也体现了剧作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品格。今天的剧作家要想一想戏剧在这个时代怎么站位。如果文学、影视、音乐、美术等艺术样式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宏阔的展示而戏剧却有所缺失的话,那戏剧就很有可能会被时代“边缘化”。其实现实题材可开掘的故事非常多,就反映人民生活而言,无论是陈奂生这样的普通人,还是我们的英模人物,都是中国14亿人民中的一员,他们奔向新生活的痛苦、焦灼与斗争,他们的悲剧、喜剧和正剧都是我们剧作家大有可为的创作题材。在创作上,我们的作家、院团还应过过慢生活,尤其要有一种磨砺作品的信心、信念,要把那些写得太粗、太快的作品好好回回炉、走走心,从而使作品能真正成为力作,成为精品。

陈彦创作的《迟开的玫瑰》剧照

徐棻:要追求戏曲创作的现代品格

自年“振兴川剧”的口号提出至今,国家仍在以颁布政策的方式保护戏曲,就说明戏曲的危机在今天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危机从何而来?来自这古老艺术与时代的脱节。纵观戏曲发展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基本固化,戏曲艺术和社会生活、民众的喜好完全合拍,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口传心授与点滴积累,终于发展为成熟的艺术门类。而从上世纪初叶起,戏曲和观众之间开始出现了裂痕,尤其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使古老的戏曲同现代社会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除了改变自身追上时代外,戏曲没有别的出路。我27岁那年进入戏曲界,从艺50多年来,深深地体会到,戏曲艺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它能从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将其化而用之,创作出具有现代品格的作品。比如我创作的《燕燕》《秀才外传》《欲海狂潮》《烂柯山下》等作品就化用了话剧中的某些手法;《死水微澜》《田姐与庄周》《目连之母》《马克白夫人》等剧则借鉴了影视剧和现代主义的一些手法,开创了“无场次现代空台艺术”的戏曲表现形式,增加了戏曲的审美信息,实现了古老戏曲与现代人思想情感上的相通。传统剧目中一个主要问题是人物性格扁平、类型化人物居多,故事简单且常大同小异。要让戏曲作品具有现代意识,作家就需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