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2年重庆再获奖川剧江姐斩获

9月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河北省雄安站广场举行。闭幕式上,艺术节组委会颁发了备受瞩目的第十七届文华奖、第十九届群星奖。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

由重庆市文旅委报送、重庆市川剧院创排的的川剧《江姐》荣获文华大奖,由重庆市文旅委报送,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巴南区文化馆、大渡口区文化馆等演出的“重庆青年合唱团”获群星奖“群众合唱团队”奖。其中,文华大奖是我市文艺界继川剧《金子》之后,阔别22年重获该项大奖。

闭幕式上还宣布,年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由川渝两地联合举办。

▲川剧《江姐》获文华大奖。

重庆时隔22年再度斩获文华奖

中国艺术节是中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自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本届艺术节主题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文化和旅游部与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政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设有文华大奖及导演、编剧、舞台美术等单项奖。

7月底,由重庆市川剧院创排,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领衔主演的川剧《江姐》就入围了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作品名单,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剧目共同竞逐本届“文华大奖”。截至9月12日,本届艺术节已有58部(台)剧目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了演出,观看量达2.63亿人次。

最终,川剧《江姐》、舞剧《五星出东方》、评剧《革命家庭》、话剧《塞罕长歌》等15台剧目获评第十七届文华大奖,15位文艺工作者分别荣获文华编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

▲川剧《江姐》海报

川剧《江姐》自年1月首演以来,累计全国巡演百余场。曾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作为重庆舞台艺术作品的杰出代表进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得到了业内人士以及广大观众的充分认可。

重庆市川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冲击文华大奖,该院启动复排,对川剧《江姐》进行提档升级,力求让表演、音乐、服装和舞美都展示出全新的面貌,为观众呈现了一台唯美的视听盛宴,于9月11日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了竞演。

不同于之前的版本,此次竞演的川剧《江姐》在唱腔改编和舞台展现上,都进行了升级。如开场时,不仅添加了川江号子,还在舞美上巧妙运用虚实结合的形式和版画风格,展现了朝天门、嘉陵江等富有重庆特色的景观。本次竞演在文艺中国、学习强国、光明网、上游新闻等50余个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总观看量达.66万人次。

“这是继年川剧《金子》成功斩获第九届‘文华大奖’后,我主演的剧目再次代表重庆拿到该奖项。”沈铁梅表示,“很荣幸我们能够带着再次打磨提升后的川剧《江姐》,为新时代重庆文艺助力。”

▲重庆青年合唱团荣获群星奖。

重庆青年合唱团获群星奖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每3年评选一届。重庆青年合唱团在本届群星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群星奖中的“群众合唱团队”奖。

重庆青年合唱团由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巴南区文化馆、大渡口区文化馆共同打造,是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社会业余音乐团体,曾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演出”,并于年至今举办《巴洛克的辉煌》《我的祖国》《我爱你》《重庆市新年音乐会》等10余场专场音乐会。

▲重庆青年合唱团参评“群星奖”的视频截图。

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6件作品入围群星奖,是自年《群星奖评奖办法》修订以来,由重庆市选送的决赛入围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除了获奖的“重庆青年合唱团”外,童声表演唱《心中的小萝卜头》、表演唱《咱村有了新气象》两部作品入围音乐类,故事《生死状》、四川评书《英雄机长》2部作品入围曲艺类。广场舞《永远跟党走》参加广场舞决赛。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罗智敏介绍,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重庆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参评作品中,不难看到重庆近些年来群众文化创作的新成效,在以往的全国赛事中,曲艺和音乐是重庆群众文艺创作的弱项,但此次重庆鼓励人才和作品跨区组合的方式,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精品,体现了重庆群文创作的最高水准”。

同时,罗中立创作的《农忙时节》、庞茂琨创作的《黄金时代》等13幅美术作品也成功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油画雕塑书法篆刻作品展。

上游新闻记者汤皓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