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位真人的故事我是孟凡彤,95后东北人。因为热爱,我选择成为一名厨师。从业8年,我从学徒成为高级中式烹调师,从打荷到明档主管,从月薪到过万,如今还靠自己的努力在晋江市买下人生第一套房。一路走来,有苦有泪,但我坚信所有的选择都是最好的安排。(现在是福建一家五星级酒店副厨师长)我年出生,十岁左右爸妈就离婚了,就一直跟妈妈在一起生活。记忆中妈妈工作一直很忙,每当我早上起床,看到的都是妈妈解下围裙匆匆离家上班的背影。她走之前一般都会帮我把早饭午饭准备好。三餐里只有早餐是现做的,午餐是妈妈做的便当,晚餐就更简单了,我一般是加热一下中午的剩菜,然后边写作业边等妈妈回家。为了能吃上新鲜的饭菜,我开始尝试自己做饭。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洗菜、切菜、炒菜,做出的菜居然也有模有样。妈妈逢人便夸我能干,会替她分担家务了。我想,做厨师的兴趣应该就是这个时候培养出来的。中考完,我陷入了漫长的等待。在等分数的时候,我和妈妈商量出去勤工俭学,这样也可以分担一些家庭压力。这时,正好妈妈朋友的饭店正在招暑假工,加上对厨师工作比较感兴趣,就去了那里。(中考后,在妈妈朋友饭店里,穿着厨师服感觉很帅)到了后厨,我发现了一片新天地。这里的节奏很紧凑,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汤汁要经过长时间熬煮与多次过滤,切菜讲究刀工整齐,大碟小碗的调料一应俱全,砧板和工作台时刻保持整洁,出菜时间要确切掌控,盘式摆放要讲究......看着葱蒜辣椒噼噼啪啪在油锅里弹跳,炒锅颠上颠下在大厨手里挥舞,一棵平淡无奇的萝卜变得栩栩如生,我彻底被眼前这一切迷住了。我在后厨干活特别勤快,还经常缠着店里的大厨问东问西,虽然是一份临时的工作,我却乐在其中。其实,这时候我就产生了做厨师的念头,干脆不再上学,直接学厨师。但是妈妈知道了我的想法后,坚决反对,在她看来做厨师太辛苦了,不想让我就这样过一辈子。后来,我终究拗不过她,还是听从安排去了职校读中专。读了一年的机械制图,车工钳工这些理论与技术我根本学不进去,再加上这时我们学校升格成大专及本科院校。学校为了尽快完成升级,直接安排我们最后一届中专班到长春某汽车线束厂入职就业了。(非常不喜欢车工钳工这些枯燥的理论与技术)记得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元。刚踏入社会,我根本不懂得对每个月的工资进行合理安排。钱一到手,先拿出一部分还上个月的借款,剩下的买买日用品,也所剩无几了。那时候我饭量比较大,剩余的钱根本不够伙食费,到了月底又得靠借钱维持生活,每个月我都是过着这种入不敷出的生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第8个月,厂里安排员工去成都分厂出差,我果断地报了名,不仅仅是为了每天多50块钱的补助,更重要的是成都是“美食之都”,我想出去长长见识。在成都,我一有时间就跟同事跑出去逛饭馆,这里不仅仅有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有炒肥肠、滑肉、酸辣豆花、肉焖豆腐......我们穿梭于各个美食体验区,换着花样尝遍了N种美食后,我又萌生了做厨师的念头。很多时候我都忍不住幻想,如果通过我的手来烹制出各种美味,满足食客们的味蕾,那种成就感应该是非常满足踏实的。可惜,待在那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出差结束后我又回到了长春。(出差期间,不仅体验了成都的美食,更见识了川剧变脸)回来后,再次面对日复一日高度重复的流水线工作,我做厨师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特别是有了成都之行以后,我更不想过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刚好我们流水线的一个同事以前在哈尔滨做过厨师,知道了我的想法后,说可以帮我介绍一个师傅,让我去拜师学习。听到这个消息,我毫不犹豫地辞了职。辞职后回了趟老家,在家呆了没几天,就从老家辽源坐车去了哈尔滨。年3月16日,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门。坐在车里,望着窗外被白雪掩盖的黑土地,我百感交集,有兴奋、有期待、有担心......到了哈尔滨,我被安排在一家海鲜饭店,负责粤菜打荷,月薪元,这是我开始学艺的第一站。(当时的火车票,第一次出远门百感交集)干过厨师的人都知道,打荷工作很累。首先要脑子活泛,因为要记很多东西;其次腿脚更要勤快,不然就要挨骂。打荷虽然辛苦,却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很多大厨都是从打荷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所以,我一入行就干这份工作,感觉还是挺幸运的。我负责将砧板的各类材料按照菜单分配到荷台上面,然后让前面的师傅烹调,等炉头师傅把菜炒好后,我又要负责把菜整理好并摆好装饰,然后将成品送到地哩台。我的工作台在炉头师傅的后面,能一直不断地在师傅后面盯着学习,等于和炉头是一种间接的师徒关系。由于这是自己的选择,即使非常的累,我也从来没有抱怨过。早上我总是第一个到厨房,早早地给师傅准备好调味品,收拾好餐具。中午我就利用休息时间来练基本功,为了练刀功,我和砧板师傅说尽了好话,抓住每一次切菜的机会,经常练到胳膊连端水都在颤抖。(经常被烫伤,这些伤疤都是自己成长的印记)后厨是个小型社会圈,为了融进圈子,天热的时候我经常请厨房的兄弟喝饮料。为了学炒菜,我承包了炉头师傅琐碎的杂活,包括端茶倒水洗衣服等。就这样,我慢慢地和越来越多的人处好了关系,在后厨才得以立足。相对来说,我是比较幸运的,有时候有些学徒就算做尽了端茶倒水这些工作,一些师傅也不一定愿意教,毕竟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一说法。可能是厨房师傅被我的努力和踏实感动了,空闲的时候他就开始教我烹调的技术。每次我都会拿笔把师傅说的话记下来,回去后反复琢磨。当师傅特别忙的时候,我就站在边上看,看手法、看细节,并把这一切默默地记在心里,回去后再写在笔记本上,炒菜的“秘籍”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学来的。有人说,厨师这个行业囊括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也经常用“熬得住就出众,熬不住就出局”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其实,不管是职业生涯还是人生道路,它都像一场马拉松,在起点的时候有很多人挤进来,随着路途艰难中途有很多人退场,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厨房不忙的时候,可以偶得片刻休闲时光)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也只有热爱,才能让我们在面对人生道路的困难时做到绝不退缩,坚持到底。干这行,除了考验身体能承受的疲累极限,还有心理的承受能力。刚做学徒时,临时被派到一家小饭店干杂活。他们店里煲汤的桶很大很大,大到一个人钻进去都看不到头顶。因为小店成本低,所以汤用完之后他们会续些水继续煲,煲一桶汤差不多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直到桶里的骨头变成粉末状态了才清理。那天我就被安排在小饭店后门洗桶,洗着洗着,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就觉得很委屈,鼻子一酸,感觉像油盐酱醋一块涌出来一样,酸甜苦辣咸都有,我瘫坐在地上,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谁的人生不是一边在沮丧崩溃的边缘,一边在含泪坚持。我明白只有先扛过这些沮丧的日子,才有资格去奢望美好的明天。除了这些,我们还经常受伤。刀伤、扎伤、蒸伤、烫伤对于我们来说都很普遍。(繁重忙碌的后厨生活,容不得有半点差错)年9月,我被安排做烧腊小弟。那次我一人负责50只烤鸭,砍到最后一只的时候,感觉就要结束了,结果一不留神,就砍到了手上,左手小手指的指尖以及指甲全部被砍掉了。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板也只给了半天假。我下午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去上班了。当时还下着雨,踏进厨房的那一刻,突然感觉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心想,为什么要来学这个呢?为什么要吃这个苦呢?虽然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这是我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我必须要做下去。生活里总会遇到暗夜,但我们只能选择拥抱明天,因为人生剧本我们无法弃演。随即,我迅速调整了心态,咬着牙,忍着痛,又一头扎进了后厨。也许是我的表现被师傅看到了,后来他传授给我的技术越来越多,我慢慢地入了行,也享受到了被承认被尊重的感觉。这时,我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待在这里了,就开始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家乡的朋友来看我,聚完又要分别了)年年底,我从哈尔滨辞职,来到了福建,应聘到晋江市一家五星级酒店负责打荷。由于我的勤快和聪明,一年后,我被提拔到尾锅,后来又负责四锅,也就是主食锅。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离顾客又近了一步。我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聪明可以一路攀升,可是事情总是没有想象中顺利。陌生的菜系,陌生的师傅,让我很不适应。有一次做炒米粉,我没有把握好火候,把一锅米粉炒得粉碎,当场就被我们厨师长骂得脸红脖子粗了。此时,刚建立起来的自信一瞬间崩塌了,心想,我是不是真的如厨师长所说,什么都做不好?自己到底有没有做一名好厨师的潜质?经过那次失败后,我静下心来从头到尾审视自己。后来我意识到,在哈尔滨后厨见到的学到的只是厨师界的冰山一角,外面还有更多的菜品我都没有接触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是没有道理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只有保持谦虚,才能不断地学习新的菜品和技术。这不仅是做人的修养,更是心态上的成熟。(拜师仪式,我开始沉淀自己打磨自己的厨艺)每一件事都以一颗匠心去做,才能真正地把这件事做好。接下来的时间,我把一切归零。我认真地拜了一位师傅,跟着师傅从一招一式学起,将学到的技术真正沉淀下来。这时,我对厨师这份职业也有了新的认知,这也是我从业八年以来最重要的成长。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师傅,他不仅在工作上教会我很多技术,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平时他会把做菜的原理以及做人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给我听,是他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做菜、做事、做人。我的性格很直,看到同事把做菜剩下的边角料直接扔掉垃圾桶,就直接当面跟同事讲不留情面,或者是告诉厨师长。东北人性格比较直爽,可能不会太在意,但是在福建这边这种做法让我很不受欢迎。有一次,厨房的老师傅倒剩料被我撞见了,我直接上去和他理论。然而,他觉得他没有错,我觉得我是对的,争吵到激烈时,我俩差点动手打起来。(师傅教我很多道理,做人如做菜,过犹不及亦要恰到好处)后来我师傅知道后,和我讲了很多道理。他说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格局决定高度,你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角度也会不同。如果想要做的更好,就要懂得如何与各种人和睦相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主动找那个老师傅道了歉,承认自己那天态度不好,做事的方法不对。听我这么说了之后,那个师傅的态度也改变了,也承认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后来,我请他喝了几次酒,相处下来我们反而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从小缺失父爱,师傅对我来说除了教育和知遇之恩,还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我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其实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手艺,而是一种对待食物严谨,和对工作极度负责的态度。同时,他也让我明白要做一名真正顶尖的厨师,除了掌握专业技术之外,更要掌握专业知识,例如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厨政管理等等,只有有了专业知识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这些年不断提升自己,成果丰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厨师这个行业门槛不高,许多做厨师的朋友大多是初中文化,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毕业。我也不例外,虽然上了中专,但是文化知识水平也就等于初中水平。为了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我选择利用业余时间来攻克专业知识。几年时间,我考取了公共营养师证书,也拿到了高级烹调师证书。在这期间,还参加了“来旺杯”闽南民间菜大赛,并且获得了金奖。对我来说,取得这些成就还远远不够。要想成为名厨,还需要掌握更多的菜品研发技术。创新是一个厨师的职业必备技能,本身中国菜系众多,随着西餐的进入,客人们在尝遍各式美味以后,对菜品的样式与口味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顾客的味蕾,我主动了解顾客的爱好,把握客人的需求,然后制作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招牌菜。为此,我参加了中国烹饪协会举办的高级厨师培训班,并且顺利毕业。期间,我专心研究各种原料的性质、产地、味型特点,还熟悉了各种中西式创新技法,并在创新菜品中融入寓意深远的文化元素。(创新的文火牛肉,目前是我们酒店的爆款)现在我研发的菜品在酒店基本都属于爆款,其中一个文火牛肉,一天的销售量就达到十几份甚至是几十份。我现在已经在这家五星级酒店做到副厨师长的位置。用师傅那句话说,一个人的眼睛看到哪里,就会走到哪里。因为我的出色表现,逢年过节时还会被老板安排给酒店重要的客户家里做高端家宴,这些人都是本地比较著名的企业家。接触到他们,我才见识了有钱人的生活,三千多一瓶的飞天茅台,几十箱被随意地搁置在楼梯角落;四栋联排别墅,住的地方像花园;劳斯莱斯、法拉利等名车人手一辆;阿姨、保镖随处可见;他们的厨房配置甚至比我们酒店的更高......这一切颠覆了我的认知,我的整个世界观都被冲击了。给我带来冲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物质富有程度,还有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他们不管对谁都很客气和蔼,对吃穿用度方面也不挑剔,对阿姨和保安更是尊重,完全没有给人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感觉。(接触人多了格局也大了,疫情期间助力医护人员)记得有一次,主人安排了八桌家宴,一桌的标准差不多在2万多,最后由于人没到齐只上了7桌,剩下一桌食材,主人把剩下的食材通通让阿姨打包带回家煮夜宵。对我们也很慷慨,他会额外给我们红包,以此来肯定我们的辛苦付出。让我更震撼的是,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比我们普通人要更认真更努力。也正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获得了与之相匹配的财富。在晋江这个本地人都在努力拼搏的环境下,如果我还想做一条咸鱼,就只能看着人家过这样的生活。生活的意义在于见识美好,更在于向往目标的力量。跟他们接触过以后,我更加认真对待我的工作,力求职业技能的精湛和突破,也更加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通过我的努力,我也拿到了与之相对应的薪水。年10月,我在福建省晋江市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从此,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我不再是漂泊的人。(现在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妈妈出去玩)在看似圆满的人生道路背后,其实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记得一位同行说过,“厨师的职业,当客人称赞的时候,的确会有成就感,但在其他时候同样也有失落感,就是会牺牲了跟家人相聚的时间。”对这句话我感触特别深,从17岁离家到今天,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妈妈成了我心底里最不能触碰的部分。平时忙起来还好一些,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忙着给客人准备一份份精美菜肴,却不能给自己的妈妈炒一盘菜,哪怕是最简单的菜,这一直是我心里最大的遗憾。接下来如果有可能,我会把妈妈接到我身边,尽尽自己的孝心。(陪伴妈妈的时间很少,最想把她接到我身边)每个厨师背后都承载了很多辛酸和汗水,也正是这样或那样的经历促进了我的成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些经历,它磨练了我,也成就了我。这条路虽然不易,但却很珍贵。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道道美味,也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锅碗瓢勺,油盐酱醋,我想就这样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只有跟家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都体会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自我奋斗的过程。不论怎样,生命都是一个自我搏击的过程。每一次打败挫折,都等同于战胜了自己,都是我们人生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如果您有故事想讲述,或想加入我们团队成为作者,都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