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成都客家人吗在古镇街头寻觅客家

白癜风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214/4579589.html

沿着巴蜀古道一路向成都走来,会经过一座龙泉山。

翻过山就是平原,一切豁然开朗。

——当年的客家人就是沿着这条路走到了成都,定居在了成都东山。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分布很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台湾等省。

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成都有一处比较典型的客家人聚集区。成都的客家人因为主要分布在东边,叫作东山客家。

清朝初期,掀起了“湖广填四川”移民潮,来自闽西、粤北、赣南的客家人迁入成都,主要居住在成都市区外沙河以东到龙泉山的浅丘低山区。

据说,定居百年以上的原住民中客家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约50万人,是中国著名的“客家方言岛”。

成都的洛带镇是客家人最为聚集、客家文化最为繁荣的小镇。我曾多次前去游玩,镇内的文物古迹俨然如旧,但世变时迁,新时代的市民游客,前来龙泉山露营看日出,却大多对这里的客家文化渊源了解甚少。

古镇外面有一座土楼,这座楼是模仿福建客家土楼而新修建的建筑,其实成都本地的客家人没有建造土楼的传统。

进入古镇,流水潺潺,鲜花簇拥,道路洁净无泥沙。

客家人的住房建筑,是各种各样的围屋,适合大家族聚族而居的需求。

洛带古镇街巷两侧,最为耀眼的是点缀其中的四大会馆:广东会馆(南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禹王宫)和川北会馆。会馆是同乡人聚会、祭祖的场所,是客家人的精神归依。

湖广会馆现被用作龙泉驿区的博物馆,地方不大,陈列不多,但走进去能感受到浓浓的地域文化特色。

这是湖广会馆内的戏楼。洛带镇的每个会馆都有至少一个戏楼。

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描写晚清成都的会戏:“每个会馆里,单是戏台就有三四处,都是金碧辉煌的。”川剧,一个综合性的戏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与发展的。

在洛带镇的广东会馆内,有这么一副对联,表达了东山客家人的思乡之情:

江汉几时清,且向新宫倾竹叶;

罗浮何处是,但逢明月向梅花。

竹叶,指竹叶酒。陆游《剑南诗稿》卷一〇《怀成都十韵》有“竹叶春醪碧玉壶”之句,说明宋代成都有竹叶酒。

罗浮,指广东罗浮山。

而梅花,大约是取梅州的名字,是客家人在广东省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楹联装饰着富丽的会馆,每当日落时分,游客纷纷散去,历史与乡愁全都被这座精巧的建筑收纳起来。

东山客家人的娱乐内容,据相关资料介绍,有赶庙会、扭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踩高脚、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等等,十分丰富多彩。

但这一切都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越来越淡。也许遇到节日,还能看到舞龙队伍的身影。只是民间自发的娱乐,已经日益演变成官方为了发展旅游业扶持的文艺表演,终究少了许多古意。

今天,成都的客家文化日益萎缩,客家方言的使用范围据说也一再缩小。唯有走进龙泉驿区的古老场镇,听一听被称为“土广东话”的客家方言,走一走客家会馆和围屋,方能重新感受到浓浓的客家乡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