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锵咚锵,咚咚锵
戏班子登台开演喽!
一个板凳,一盘瓜子
老少皆坐在戏台前观戏
一张皮影,一个故事
欣赏光与影之间摇曳的美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而成都的皮影戏
大家是否了解过呢?
成都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属四川西路影戏,古朴、庄重、典雅、大气的造型特点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它美观华丽、雕工精致、线条流畅,设色古朴不失鲜艳,其大气、典雅的特点,给人以智慧和深邃感觉。年,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成都皮影戏的形成发展,与四川的历史变迁密不可分,表现为一种大碰撞与大融合。从形成到成熟,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明末清初,张献忠、刘文秀等农民起义军把湖北皮影带到川北地区,清康熙年间,云南皮影随着吴三桂的军队传到四川。入川的外省皮影,与四川原有的皮影碰撞融合,在川北山乡形成了一种老艺人口耳相传的川北“土灯影”。
清朝乾隆初年,陕西“渭南影子”传入川北。川北“土灯影”和“渭南影子”在清嘉庆年间传入川西。咸丰年间,川西民间艺人以川北“土灯影”为基础,吸取了陕西“渭南影子”精雕细刻的优点,创作了被外国人赞誉为“最复杂的皮影”。
成都皮影戏的唱腔跟川剧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分为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表演时演奏的乐器有锣、鼓、二胡、三弦、唢呐和梆子等,极擅长表演川剧传统剧目及佛道神仙戏。
1
选皮
只能用三四岁的小黄牛皮,而且只能是脊背的皮,这样才够嫩,够均匀,够透明。一定要用眼仔细观察,皮子上有没有白斑,有没有伤痕。
2
制皮
牛皮剥下来后,浸入石灰中泡上两三天。然后将皮用挖刀刮到半透明状,刮好后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使用。
3
画样
在雕刻前,必须要做一个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在纸板上绘出要雕刻的图象,然后把图象剪下来,再用皮子比着做出大样。
4
雕刻
雕刻刀具一般有十一二把,甚至30把以上。根据传统经验,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型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
5
着色
以前用的是染衣服的染料,上色后还要涂层桐油,使之发亮。
6
脱水
可以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铁或电熨斗烫,这样皮影色泽鲜美,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溶化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翘扭变形。
7
装订
皮影之所以灵活,是因为它的身上有着与人一样的关节。皮影的头、上身、胸部、胯部、大腿,都是用线连接起来的。有的为了表演的需要,还得装置操纵杆。
成都皮影按照尺寸大小,分为大皮影和中皮影两种。大皮影身高60~70厘米,中皮影身高20~30厘米,影人按角色造型不同,由11~14个可活动部位组成,手上关节处比北方影人要多出一节,即手指和手掌关节分开,这就使得皮影戏演出起来更加细腻、生动。影人大多采用单眼侧面造型,使得影人在表演时候紧贴窗户上的剪影效果更为明显。个别神怪形象使用正面或者七分脸造型,形象更加鲜明,个性突出,给人印象深刻。
清代中叶,成都皮影戏广泛地活跃于成都东大街、署袜街以及全城的会馆、会所、庙会等场所,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到光绪三十年左右,成都皮影戏已成为一种成熟而影响力大的民间艺术,并辐射至周边少数民族地区。
如今,成都皮影戏的主要演出和展示基地设于成都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剧院在皮影表演、影偶刻制、舞台设计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散发出新的活力。
而皮影戏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艺术形式,被公认为现代电影的鼻祖。而随着新的艺术媒介兴起,皮影戏日渐式微。当然,它有自身的局限性,如皮影人偶的制作就面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风险,如何保存成品也是一个难题。
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要求很高,培养人才非一日之功;表现内容难以跟上现代快节奏等等。然而总有求新求变的力量:有人正在探讨皮影艺术和动画结合的新课题;新时代,如何结合互联网和高科技,将皮影戏融入到新的形式或载体中,让它更好地传承流传?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一方幕布,百态人生
说起皮影戏
令你印象最深的曲目是什么?
来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城市观察者
●
●
●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