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四川省川剧院收发室内坐着一位看门头儿,姓方名少华,艺名竹畹秋;当时“文革”期间川剧被禁演,他是接受改造的对象,所以被发配到收发室当一名看门头儿……
那段时间,在状元街20号内,经常听到他叫某某人接电话的声音,也会看见他分发报纸、刊物、包裹的身影,他是在接受改造,认认真真地工作着。
现在回想起来,四川省川剧院真是了不起,一名看门人都是红遍西南的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剧院的其他人员就不知是哪路神仙了。
提起竹畹秋先生,川剧界的同仁和老年戏迷并不陌生,他是一位扮相好、嗓子好、唱得好的川剧男旦艺术家,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名冠巴蜀、红遍西南。
他是成都人,本名方少华,又名方炳祥。年7月15日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幼年丧父,全靠母亲当小贩养育兄弟二人。5岁时入学读书,年肄业于成城中学。在求学期间,他就特别爱好川剧,常去戏园看戏和参与玩友清唱。辍学后,即加入刘崇高办的东山票友团,在该团名票郑香涛、张光斗等人的教导下学旦角,掌握了许多川剧唱腔知识。随后又受名师躹子材的指教,使他的演唱技艺有了明显进步。年,他正式在悦来茶园三庆会下海,以《女探母》一戏走红成都。同时,又向阳云凤参师,在艺术上得到真传。因此,不论是演青衣、闺门旦或花旦,他都能用甜糯醇厚的音色、优雅纯正的唱腔、生动细腻的表演,将人物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听他的唱,完全是一种被陶醉的感觉、像品一杯美酒,是四川的五粮液、是贵州的茅台,香醇幽远,味道浓厚,深受观众的喜爱。
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经常与社会名流林山廋、昌尔达、向楚等人交往,向他们学习文化、学习声韵,共同探讨戏情戏理和吐字行腔,使得艺术修养有了很大提高,在表演上不仅善于刻画人物,而且唱腔很有韵味,加上他扮相好,嗓音厚实明亮、台风雍容大方,深受观众好评。他常演剧目有《女探母》《三娘教子》《三祭江》《双官诰》《凤仪亭》《洪江渡》等。尤其是他在《凤仪亭》中饰演的貂蝉,被观众称为“活貂蝉”,红极一时,可见他的艺术魅力。
解放后,竹畹秋先生曾在重庆、贵州等地演出,他的艺术成就深受专家首肯。年他被调到四川省川剧院,常作示范演出,同时担任辅导青年演员的工作,在那期间,他导演了传统戏《花田错》、现代戏《杨立贝》以及大批传统折戏,为剧院的剧目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竹畹秋先生于年6月5日(54岁)辞世,今年刚好是他逝世40周年,特写此文表示深深的怀念。(四川省川剧院钱兆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