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江姐如何提升全国专家建言献策

3月5日,“国家艺术基金年度滚动资助项目川剧《江姐》三改专家研讨会”在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召开。出于疫情防控考虑,此次会议形式以线上视频会议和线下专家会议相结合进行。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们共同为《江姐》“把脉”,就作品的进一步提升建言献策。

▲研讨会现场。记者赵欣摄

重庆市川剧院创排的新版川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剧本来自著名剧作家阎肃的同名歌剧。这是重庆舞台艺术的又一部精品,也是“川剧女皇”沈铁梅的又一部代表作。除了浓郁的川剧韵味,视觉上也更符合当代审美。舞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下的光束变形,投影出极具重庆特色的建筑,使朝天门、嘉陵江、岩石、牢房等场景更具意象。

此次研讨会前,参会嘉宾于3月4日晚在龙凤呈祥大剧院集中观看了川剧《江姐》演出,未到场嘉宾则通过演出现场录像等方式进行观看。当晚演出由沈铁梅弟子周露担纲江姐一角。在具体呈现方面,则主要针对年11月11日召开的“二改研讨会”所提意见进行了修改,涉及服装、道具、灯光、剧情、表现力等多个方面。

研讨会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活动处处长廖文罡主持,他充分肯定了《江姐》的艺术价值,“今年春节期间举行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网络传播活动中,作为重点剧目的《江姐》观看量达到万,宣传视频播放量30万,点赞量3.8万。很多网友留言说,此前很少接触舞台艺术,甚至完全不了解川剧,没有想到这么精彩,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有必要精益求精,再接再厉。”

“‘二改研讨会’后,在沈院长亲自指导下,我们按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第一场到第七场对《江姐》进行了反复琢磨、认真修改。”重庆市川剧院原副院长、《江姐》副导演曾幀介绍,比如为了更符合江姐的身份和人物造型,将她的服装改成了灰蓝色长款旗袍配短款风衣;对江姐与沈养斋的对峙戏、狱中八条、绣红旗等细节,都进行了更加符合戏曲规律的修改设计。

▲川剧《江姐》剧照

对于这些修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直言,“个人觉得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同时表示,《江姐》本身已经很完整了,进一步提升应该专注于舞台艺术上。他指出灯光、服装等细节仍有一些小问题,“越小的地方越值得推敲注意,因为观众注意力会被小问题分散,忘记了舞台表演多么精彩。我们要避免让大家分心,这是作品追求精益求精很重要的方向。”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十分赞赏重庆市川剧院对《江姐》的新创,“这是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梳理、挖掘、再创造的一种有益尝试。让原来的歌剧成功地‘川剧化’。浓厚的精神价值和优秀的艺术品格相结合,传递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这是比较独到的艺术特点,也是艺术作品改编移植的可贵实践。”她同时建议,作品的节奏感可以更明快些,戏剧味可以更强些,“在现在比较大气、好看的基础上,更加时尚化、青春化一点,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注意到了《江姐》不同主演带来的审美体验,他很高兴看到优秀作品的艺术传承,“周露带来了跟铁梅不一样的气质,如果铁梅在处理江姐上柔中带刚的刚更多一些,周露则是刚中带柔的柔美多一些。演员的气质和角色的气质上带来不同的美感,可圈可点。”他同时建议,江姐的服装还要做减法,“服装有人物主体造型感,如果变化太多,给观众留下的关于人物形象主体造型的印象就不那么鲜明了。”

针对精益求精的问题,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熊源伟认为,“每个段落的处理还需要冷静下来重新看看,比如说作品的戏曲化迈出了很重要的步子,但有时在细节上又有疏忽。细节是否可以再打磨的关键,在于这是川剧《江姐》,重心在‘川剧’两个字上,相信在规定情景感受和人物情感流淌两方面再下功夫,川剧《江姐》将会百世流芳。”

研讨会上,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李道国、北京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亚勋、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于鹤咏、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李利宏等也发表了意见。

总结发言时,重庆市川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厚道表示:“感谢专家的真知灼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梳理,继续努力打磨打造,让川剧《江姐》更加完善,更加精益求精,为观众带来更加经典的川剧《江姐》,同时也将继续打造更多更优秀的川剧剧目,让艺术更好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