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广泛流行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省市的地方戏曲。
目前,川剧是属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共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大部分人的传统印象当中,川剧里的变脸、吐火等炫目的表演形式,就代表了它的全部,大家对于川剧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
很明显,大家对于川剧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游品白纸哥也只能从一些相关资料当中提取主要的信息,在此班门弄斧了。
川剧,可谓是集众家之所长,就像四川和重庆这片土地一样,兼容并包。
历史上,四川地区曾经有大量的外来移民涌入,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不仅带来了人口,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
川剧当中所存在的5种声腔,也是外来剧种与当地文化所实现的本地化结合。
《汉州志》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大约西人用秦腔,南人用昆腔,楚人土著多曳(弋)声曰高腔。”这是重庆游品此前分析川剧时,就引用过的一段话。
外来剧种和川剧中唱腔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昆腔源自昆山腔,高腔源自戈阳腔,灯调则基本源自四川本地民间灯调,胡琴腔源自皮黄腔,弹腔源自梆子腔。
川剧唱腔的融合变化,也正好对应了中国戏曲唱腔的一个演变过程。
重庆市内,能够观赏川剧的地方也不算少,其中的重庆市川剧院,应该算是专业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了。特别是龙凤呈祥大剧院,时常都会上演精彩的剧目。
不过,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能够真正走进剧院观赏川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川剧的观众群体相对固定,行话叫做票友,而且基本上年龄偏大,很少看到年轻人,这是游品白纸哥此前在现场观赏川剧时的直观感受。
原本的计划只是去拍摄重庆川剧博物馆,可是却意外得知旁边的剧院正在演出川剧,于是误打误撞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现场的川剧。
这是一场免费的川剧演出,剧目是现代川剧《金子》,根据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剧名直接使用了话剧主人公的名字。
配合着字幕(其实不太需要),感受着剧情,和周围的观众一起,这场川剧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自此以后,游品白纸哥开始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