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川腔蜀韵》教材是四川本土的文化,为了让本土的童谣、歌曲、川剧走近孩子们,让他们了解、热爱本土文化的高雅情怀,近日,成都市站东小学校迎来了成华区小学音乐优品课堂主题赛课暨成华—大安音乐学科联合教研活动,该校老师黄云入围市级赛。
由成都市教育学会音乐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蒋英,成都市武侯区特级教师、全国“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四川省骨干教师张蓉,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音乐学科带头人牟兰担任本次赛课的评委。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李嵘,成都市站东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凯,副校长魏威出席活动。
站东小学在接到赛课通知后,音乐组老师依托《川腔蜀韵》教材,精心选课,决定由黄云代表学校参加此次赛课活动。在这期间,黄云认真分析个人特点,反复研读教材,制定详细的备赛计划。从课堂的情境创设导入到道具卡的造型、学生肢体律动形式,反复思索,一一细化。
好的课堂需要反复打磨。在磨课阶段,该校音乐组教师全员参与,携手研究课例,群策群力,黄云的教案改了一版又一版,不断探讨、优化教学方法。最终带来了极具四川味道的《放牛山歌》一课,她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带领孩子们感受音乐,学习知识技能;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在培养学生群体协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李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在肯定该校音乐组老师们的能力的同时,她还强调优课的关键词是教材解读、学科特点、课型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以学论教的素养、学生活动、目标达成度、场景教学。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研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乐美、用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美,打开思维创造美。”(宋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