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火锅
四川火锅,即四川的特色火锅,发源地为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是将瓦罐中盛水(汤),配以辣椒、花椒、牛油、色拉油、郫县豆瓣、白酒、醪糟等配料一起熬制,完毕后在沸腾的汤料中添加肉或者蔬菜进去即可。四川火锅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在制作配料上以”厚味重油“著称,鲜香味美,制作精细,口味大众化。
四川火锅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表现了中国饮食之道蕴含的和谐性。
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同中求异,异中求和,使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甜、嫩脆与绵烂、清香与浓醇等美妙地结合在一起。
特别在民俗风情上,呈现出一派和谐与淋漓酣畅相溶之场景和心理感受,营造出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它有较大的普及性。在四川,上到官员,下到百姓,无一不偏爱四川火锅,家家都会做。
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学名本来叫“猫熊”,但当时人们念字还是从右往左读,结果“猫熊”成了“熊猫”。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川菜
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茶馆
“茶馆”在四川的数量也可谓是甲天下。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现如今,“泡茶馆”仍然是四川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麻将
麻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无论何时何地,提起麻将,多多少少都有几分“不务正业”的味道。但这种味道到了四川,却化为蜀地人最实实在在的生活要素。在中国,麻将的来历久远到无人能说个明白,但在四川,麻将却足足风行了千百年。对四川人而言,麻将早已脱离玩物丧志的范畴,很多程度上更是平民百姓一种精神乃至信念上的依托。
川剧与变脸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茶与川酒
说到全国名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杭州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太湖的碧螺春……事实上川茶也是颇有名气的。80年代,全国评出的十大名茶中,四川茉莉花茶榜上有名,而全国的名优茶,四川名茶也近40余种,其中省外知名的有:峨眉雪芽、蒙顶甘露,青城雪芽,省内著名的有:蛾嵋竹叶青,蒙顶黄芽,邛崃文君茶,广安松针,香山贡茶等。唐代李白诗曰:杨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文同写道:蜀中茶称圣,蒙顶味独尊。
四川的名酒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水井坊等,凡有酒店处,势必售川酒”,无论在国宴盛会,或是燕居小饮,无不‘启封香溢惊四座”,“才饮一盏即醺人”。
四川佳酿名扬四海,香飘万里,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一枝奇葩。
古镇
说起四川的旅游,就离不开魂牵梦绕的古镇。多个古镇可以用蔚为壮观来形容。那些建筑艺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寻梦的游人。但是四川的许多古镇却是藏在深山人未识,是散落在巴山蜀水间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