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练习儿童川剧《梅花绝句》。 赵子晴 摄
中新网成都6月30日电(贺劭清赵子晴)“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30日一早,成都高新新华学校的舞蹈教室内,数名小学生手持梅花,在老师带领下练习儿童川剧《梅花绝句》。经典诗词配以川剧婉转唱腔,成都风情、川剧韵味,扑面而来。
川剧是天府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年,四川便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让以川剧为代表的四川戏曲艺术成为中小学生的兴趣课”。但在川剧进校园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仅对“变脸”“滚灯”和服饰道具等冲击其眼球的外在形式感兴趣,而对川剧文化内涵不够了解,川剧难以真正扎根校园。
学生练习川剧基本功。 赵子晴摄
“学生难以深度参与,川剧成人化是原因重要原因之一,剧情主题成人化,剧目风格成人化,表达方式成人化,无法面向儿童群体,缺乏儿童生命主体的深度参与。”新华学校川剧社老师沈柳丽介绍,该校儿童的视角,根据儿童天性需求的特点,对接儿童的学习生活,师生共创儿童川剧,童手写童心,让川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日同学们练习的《梅花绝句》由新华学校师生与四川省川剧院专家以儿童视角共同创作的。创作时,大家将传统剧目中不适合儿童的部分改编、剔除,同时又保留了川剧传统唱腔,让学生通过编、演、展的活动,更深入地走进剧本,走进人物,在情境体验中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责任担当。
在“川剧博物馆”担任小讲解员的五年级学生郑晓桐。 赵子晴摄
新编川剧《梅花绝句》不是新华学校第一部以儿童视角创作的川剧,早在年该校便开始了儿童川剧编展演创的实践,创作了《李冰治水》等多部儿童川剧。
“川剧看上去很好玩儿,但是真正学习后,才发现除了好玩儿,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在儿童川剧《李冰治水》中扮演李冰的三年级学生刘诗瑶说,学习《李冰治水》川剧时,李冰的巧思、智慧以及他无惧无畏的精神感动了自己。“感谢他,我们才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为了让孩子们深度参与,新华学校还将川剧进校园与日常学科融合,以儿童川剧为主体,构建儿童川剧课程群。如语文学科中,执教老师会晨诵《梅花绝句》;音乐学科中,老师会带领学生演唱《鲜花调》;美术学科中,老师将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精彩的戏曲》与定格动画特色课程相结合。
此外,新华学校还开设了“川剧博物馆”用以陈列川剧文创产品。“这里大部分物品由学校制作,但是图案都是我们学生自己设计的。”指着同学们绘制的《白蛇传》漫画,在“川剧博物馆”担任小讲解员的五年级学生郑晓桐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观看川剧、创编川剧、参演川剧、爱上川剧。”新华学校校长朱祥勇说,学校希望通过创新,让传统川剧文化重新在孩子心中“活起来”,同时也让家国情怀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