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腔蜀韵”成都市第三届地方音乐资源教学技能评选活动在金沙小学拉开序幕,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音乐老师张潇执教的《四川曲艺——四川木偶戏》和舞蹈老师赵薇执教的《藏族锅庄——博巴森根》经过区级录像课和市级联盟片区现场赛的层层选拔,以独特的选材、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课堂呈现最终进入成都市现场总决赛,并双双荣获一等奖。
赵薇老师执教的《藏族锅庄——博巴森根》,选自四川省中小学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川腔蜀韵》的舞蹈版块。在赵老师的娓娓讲述中,伴随着高亢的曲调,师生踏歌起舞,用坚定的舞步、有力的动作、多变的队形、坚毅的眼神,还原藏族同胞跋山涉水、英勇奔赴战场的历史场景,感知舞蹈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领略四川甘堡藏寨地区独特的藏族叙事锅庄舞蹈《博巴森根》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在短短35分钟的课程学习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颤膝”“点踏跪蹲”的藏族锅庄舞蹈动作,集体合作了“半圆、S形、蜗圈”三个队形的变化,还在队形变化中完成了“钻、扭、解”的“开锁”和“解锁”较为复杂的藏族锅庄圆圈舞的舞台艺术调度和流动的空间造型表现。整节课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同学们对《博巴森根》舞蹈从陌生到了解,从喜爱到内心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整节课教学目标落实,结构清晰,课堂气氛紧凑而热烈,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舞蹈语言都极富感染力、师生互动性强、人课合一,台上台下感动不已、掌声不断。
张潇老师执教的《四川木偶戏》,选自四川省中小学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川腔蜀韵》的四川曲艺和川剧版块。该课在教材上所呈现的内容十分有限,张老师在补充的大量资源中甄选到根据四川木偶改编的现代儿童木偶剧《马可波罗与大熊猫》中的主角大熊猫“阿宝”作为情境主线,将影视中带有四川民歌味儿的插曲作为此课带领孩子们走进传统四川木偶戏学习的重要载体,通过学唱、模仿、微课学习、木偶传统剧目赏析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学习了杖头木偶操纵的5个基本技巧:捻、搓、抡、推、合,体验了木偶表演时体态要求:稳、正、直、平、准,以及学生水到渠成感受到的木偶表演精髓“人偶合一”。
在孩子们充分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再引导欣赏传统木偶戏《别洞观景》表演片段,最后拓展引入“精木偶”的失传故事,顺势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了解、争当非遗小小传承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老师还组织开展对传统木偶戏的鉴赏,让同学们更好地走进四川木偶戏,了解木偶戏,爱上家乡的传统曲艺。
版新课标要求:“能对戏剧(含戏曲)艺术作品进行初步欣赏和分析,具有初步表达观剧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向善、向美的价值观。”“尤其是了解中国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坚定文化自信。”
一堂好的音乐课,是老师付出无数心血所凝聚的成果。为了打造优质课参加市级评比,龙江路小学音乐教研团队在教导处主任张蓉的带领下凝心聚力,在选材上大胆挑战未知,突破短板,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磨课,教研团队的老师们听课、评课、反复研讨,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教学,提升课堂质量,以赛促研,以研促教,教学相长。
武侯区教科院音乐教研员颜克进校指导张潇、赵薇两位老师的“川腔蜀韵”教研课说课,并对龙小音乐教师团队在做课、磨课、上课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提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龙小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龙小音乐教研组一直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学科融合”,细品“川腔蜀韵”,深挖“人文内涵”,探寻“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宋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