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Bilibili,不愧是你河北大

Bilibili,不愧是你!

这场年元旦跨年晚会,B站无疑爆了。在线观看人数峰值一度达到2.5亿,成为年年轻人观看量最大、讨论最热烈的跨年晚会。打造了众多美轮美奂的古典与现代美融合的作品,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裘继戎的《惊鸿》了。

“没落”的戏曲艺术,被千万年轻人看到,密密麻麻的弹幕刷道: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戏曲!

热搜词条写着:《惊·鸿》是对晚会审美的降维打击。这才是流行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在这段为时九分钟的六大戏曲联动中,没有大明星,没有任何流行时尚元素,却展现了中国国粹的高级美!很多网友说,这个节目已经不能用“看”这个字了,得沉下心来观赏。它值得再刷亿遍!

当一身素白袈裟的舞者在打坐中遁入梦境,一段段的惊梦之舞,便串联起了古往今来戏曲中的悲欢故事,行当是生旦净丑都齐全;人物是人鬼神仙皆来到。

第一出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是情与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第二出秦腔《白蛇传·断桥》是伤与谅,世上谁人无差错。

第三出评剧《天女散花》是定与惠,“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绿柳枝洒甘露三千界上,好似我散天花纷落十方”人心向善,慈悲为怀。

第四出是川剧《滚灯》是俗与戏,“钻过去,再给我钻过来”。

第五出河北梆子《钟馗嫁妹》是神与助,“摆列着破伞孤灯”。

第六出京剧《铡美案》是界与合,这是最让人泪目的部分,这段声源是来自裘继戎先生的爷爷裘盛戎。“只恐你来得去不得”结尾时,大有一股宿命的悲情袭来。“来得去不得”像极了继戎现实生活,成长经历的写照—身份,世家的加持与羁绊;舞蹈,真爱的诱惑与激励;戏曲,继承的逃离与笼罩;人生,来去不由人的耳提面命与无可奈何。

整个过程,背景音乐是大于人声的甚至是有意压过人声的,仿佛意味着大时代下人物的渺小和命运的单薄,是对于戏曲艺术式微、没落的哀缅,裘先生的遭遇是很多传承人共同的影射。

在最后的30s里只剩下裘派“包公”与他做最后的诀别,这仿佛是一种对话,既是戏曲艺术对传承人的对话,又是已逝的祖父裘盛戎对他最后的嘱咐和叮咛,也是期盼,“包公”水袖一挥仿佛在说“去吧”,然后拂衣而去,曲终作罢,这“惊鸿一梦”终归是要醒了!梦醒时分,终成幻灭,离人即为梦醒之人。

结束后撒贝宁对表演嘉宾深深地鞠了一躬。

中华五千年国粹,终成惊鸿一瞥,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我们再一次为它感叹。

有人说这是一首献给传统戏曲的挽歌,一切爱恨嗔怨人间鬼魅依旧鲜活,可哪怕是包公,他的唱腔也终究被交响乐掩盖。他将这惊鸿一梦展示给你看,为了证明,哪怕是镜花水月,起码,在这一刻,它确实存在过。

有赞美就会有质疑,有人说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加入了戏曲联唱的舞蹈节目,或者是裘继戎在利用传人身份蹭热度。

但是要知道,一部艺术作品是贴着艺术家标签的,《惊·鸿》是不能去身份化解读的,因为它讲述的正是裘继戎自己的故事。爱戏曲也要能接受戏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与别的元素合理结合,而《惊鸿》作为一出成功的自我表达式舞台艺术融合作品是不过分的。

更何况京剧已然今非昔比。

演员比观众更寂寞。每逢演出时,拉开大幕,看到台下都是几张熟悉的老面孔,头发花白,行动迟缓。年年央视春晚雷打不动地保留一个戏曲节目,台上浓墨重彩的表演者们咿咿呀呀地精心演绎,可观众却没记住多少。甚至,这个节目档口成为不少家庭趁机上厕所、放鞭炮、倒水喝茶的好时间。

国粹尚且如此,其他技艺的生存状况更不乐观。

与变脸齐名的百年绝技——耍牙,会的人很少了,先秦时代手工艺——缂丝,被成为“织中之盛”全国从事缂丝工艺的人数已经不足百人。一个人的手艺——杭绣,如今会这门技艺的就只剩下一人赵亦军,而如今他也是70岁高龄了,如果再没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杭绣恐怕也就此失传。低调的手艺——乌铜走银,金永才是其制作技艺的第六代唯一传人。最古老的印染艺术——夹缬,在民间艰难生存,现存的工艺只有蓝色,彩色夹缬已经消失在历史中。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消失在时间中的文化,手艺,技术还有很多很多……有人说优胜劣汰,可是很多手工艺确实很小众又不实用,但始终不妨碍有人热爱并喜欢着,始终需要有一个属于它小圈子去维护这份喜爱。创新,传播,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些古老的文化,找到能带它走的更远的人。

关于戏曲的传承也是同理,《惊鸿》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在叙事上的可能性,当代戏曲如果不能诉说现代的故事,不能表达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就很难发展下去。不创新,守旧是很难活下去的。很感谢在《惊鸿》中看到了一条路的可能,但前路依旧漫漫。惊鸿一梦,请勇敢前行!

文案

耿叶凡潘一舟

排版

杨旭马郭薇

图片

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