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杨澜摄影报道川剧,一个雅俗共赏,为川渝地区所特有的大众艺术。迄今为止,已有年历史。不久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广安市召开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四次联席会议上提出,今年,两地人大常委会将协同推进川剧保护传承立法列入工作要点,力争在年内形成法规草案初稿。如今,在川剧振兴再出发的大背景下,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应当采取何种路径?四川剧团建设目前面临什么样的现实困难?川剧人才培养现状是什么?为深入了解以上问题,5月22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带领调研组,前往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硏究院开展主题教育暨川剧保护传承立法调研。《白蛇传》折子戏之:水漫金山寺,其中“小青”为男性饰演是川剧特色之一,其原因是为方便托举。人才,是川剧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省文旅厅艺术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川剧要振兴,主要是围绕“传承”“保护”“发展”这六个字。首要任务,便是改善川剧发展现有的基础条件,即队伍(剧团)、人才、阵地(舞台)、作品。艺术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说道,振兴川剧,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现实途径,应从“加大政策扶持,改善川剧教学条件”“打通招生瓶颈,解决生源数量、质量及行当问题”“加强川剧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川剧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措施入手。目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川剧的在校学生共人,今年9月,还将招收70余人。学院内,正在练功的两名学生。在这里,不难看到练功的学生,其中,他们有在室内的,也有在室外的。记者获悉,学院里本有舞台,但因久未得到修缮,已经“荒废”几年了。负责人说:“因这里教学条件有限,学生有练功和登台需求时,只能去几十公里外的温江校区。”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艺术硏究院。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许多明、清、民国时期的川剧相关古籍,其中,有许多是不可再寻的孤本。此外,还有猴戏面具、酉阳阳戏面具、傩戏面具等,均是有一定历史年头的文物。一本同治年间的川剧古籍,经历许多年时光,已近于破损。硏究院工作人员说道:“不算拓本,我们这里的古籍共有本。其余许多文物也是现在很难看到的了。但几十年来,因为缺乏储存空间、经费等原因,它们只能被这样放着,暴露在不恒温、恒湿的空气中。在我们看来,保护这些文物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事情之一。”旧照,川剧(丑角)大师周企何先生演出《迎贤店》。关于川剧保护传承协同立法的进展,省文旅厅艺术处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天,我们已经完成了条例起草的初步论证。接下来,就是形成调研报告、正式起草立法提纲等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247.html